浦东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适宜性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GIS的景观格局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前沿领域,而借助GIS手段建立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又是各类城市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研究的热点。论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从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的视角来审视城市土地利用的格局分布问题,对于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和土地利用优化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尝试从景观生态学、环境管理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角度,以浦东新区为案例区域,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过程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探讨,在此基础上论文侧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工业用地分布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浦东新区自1965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浦东新区在40多年期间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突出表现为农业用地和河流的大量消失,以及工业用地、道路用地等城市用地的不断增加。作为最主要的用地转出类型,农业用地对城市用地类型贡献大小依次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道路用地,其中工业和居住用地约占农业用地转出面积的55%。②研究时期内土地利用的主导变化类型具有阶段性特征,1965~1989年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向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转变,1989~1994年表现为农业用地向工业用地和道路用地转变;1994~1999年表现为农业和居住用地向工业和道路用地转变;1999~2003年表现为农业用地和水域向工业、绿地和道路用地转变;2003~2006年则表现为农业用地和水域向工业和居住用地转变。③浦东新区的景观类型以农业和居住景观为主,从斑块类型尺度来看,景观形状指数最大的是道路景观,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较高,这与道路的自然特性相符。从景观尺度来看,新区各种景观类型的分布比较均匀,不存在个别景观类型主导整个区域景观格局的现象。(2)采用基于Arcgis的图层加权叠加方法,对浦东新区2006年的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论文选取引导性和约束性两大类指标构建了浦东新区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软件中将各评价因子数字化并转为栅格格式,然后在栅格计算器中采用加权叠加法对工业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计算。最终得出如下结论:①从工业用地生态适宜分布的面积来看,浦东新区适宜分布工业用地的面积为109.41平方公里,而2006年现状工业用地的面积已达94.51平方公里,适宜工业用地分布的扩展潜力仅为15平方公里。因此今后应更多的从优化调整工业用地的布局入手,提高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率,维持区域的生态环境平衡。②从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来看,适宜发展工业用地的地段比较集中,这符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原则和“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其中适宜分布工业的地段主要集中于浦东新区的中部地区,以及东南部的部分地区。而从现状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来看,除几个国家级和市级工业园区的分布较为适宜外,其余散布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或未获批复的工业园区内的工业用地均不符合生态适宜性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用地规划中应予以调整。(3)浦东新区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优化。通过对研究区域现状布局、以及现状环境质量和污染点源分布情况的分析识别,从而指出现状区域土地利用存在的布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浦东新区土地利用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节约集约用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优化生态格局,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完善景观廊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加大生态建设,加强湿地滩涂保护。
其他文献
采用3种不同pH值的去离子水,NH4NO3和H2C2O4溶液对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进行表面化学侵蚀改性,旨在改善其整体电化学性能。ICP结果表明pH值对材料
2005年随着中国数字内容市场的快速发展,DRM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初具市场规模。目前在DRM领域应用最多的是流媒体的DRM,但从长远的角度看移动DRM市场
匈奴民族是公元前3世纪在蒙古草原上由其本体和众多不同时期加入部落联盟的周边部族构成的庞大的游牧部落联盟,其族源与民族成分、社会内部关系等都比较复杂。在第一个单于头
冻害是枇杷生产的主要致灾因素,开展福清一都枇杷冻害气象保险指数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服务特色农业有重要意义。通过评估分析福清市枇杷气象灾害风险,结合对果农的走访调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