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应用创伤后成长理论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意外创伤心理量表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早期心理状态;2.对手外伤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加工水平,促进其创伤后成长,使患者达到较好的身心状态;3.以创伤后成长理论为指导,以新的视角促进手外伤患者体验创伤后的正性心理改变,为患者创伤后成长提供依据,进而为其家庭、社会减轻负担。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手外伤术后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手功能损伤大于50%,治疗有骨折固定,清创,植皮,神经、肌腱、血管修复,VSD负压封闭引流及置换术,一般需要37次手术,住院时间在68周。课题在手足显微外科的两个病区进行,采用住院日期单双号分组法,单日为对照组,双日为干预组,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两部分,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并指出其存在的消极情绪及错误认知,指导患者重新评估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达到改变患者的认知行为,最终促进创伤后成长。在干预前填写知情同意书,得到患者同意后进行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应用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反刍性沉思问卷测量患者认知加工水平;在干预2周和6周后分别用C-PTGI和C-ERRI对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及认知加工水平进行评估。采用SPSS25.0软件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整理后双人核对录入Excel,包括一般资料统计描述,卡方检验进行基线资料比较,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评分、C-ERRI评分、C-PTGI评分,分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用典型相关性分析C-PTGI评分和C-ERRI评分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基线比较(表1)1.1本课题所选研究对象是内蒙古一所骨科三甲医院手外伤患者60例,手外伤多伴有骨折、肌腱、神经、皮肤和软组织损伤,手功能损伤大于50%,其中包括手功能完全缺失5例,拇指缺失4例,其余患者受伤部位在示中环小指及其他组织伤。治疗有骨折固定,清创,植皮,神经、肌腱、血管修复,VSD负压封闭引流及置换术,一般需要3-7次手术,住院时间在6-8周。年龄41.38±9.87,最小25岁,最大55岁;男性44例,女性16例;已婚49例,未婚11例;患者主观认为严重程度偏于中重度,文化程度:小学占15%,初、高中占61.7%,大专及以上学历为23.3%;职业:农民38.3%、工人35.0%,职员和其他职业占26.7%;医疗费用由单位支付、公费医疗、个人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及其他分别占31.7%、15.0%、13.3%、13.3%、26.7%。1.2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中的分类资料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评分(表2)2.1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在意外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的评分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3.简体中文版反刍性沉思问卷评分(C-ERRI)(表3-1、3-2)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的C-ERRI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C-ERRI评分在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1.983b,P<0.001),目的性反刍沉思评分在时间主效应和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9.008,P=0.004)(F时间=94.138b,P<0.001)表3-1,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如表3-2,交互作用如图3-1、图3-2;侵入性反刍沉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评分(C-PTGI)(表4-1、4-2)4.1干预2周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C-PTGI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干预6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C-PTGI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创伤后成长评分高于对照组。5.干预6周后C-PTGI评分、人生感悟与C-ERRI评分、目的性反刍沉思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表5)结论1.手外伤患者创伤早期心理反应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退缩反应得分较低。男性多表现为沉默,女性会以哭泣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早期大部分患者都克制自己的感受不去想整个事件经过。2.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手外伤患者认知加工水平和目的性反刍沉思且对手外伤患者创伤后成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干预6周后C-PTGI评分、人生感悟与C-ERRI评分、目的性反刍沉思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