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广泛的秀体溞属(Diaphanosoma)为对象,利用中性遗传标记手段探讨其生物地理格局,分析隐种或杂交种存在的可能性;以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模糊秀体溞(D.dubium)为例,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开发其微卫星引物,结合线粒体分子标记分析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空间的遗传结构,探讨种群遗传分化的可能机制;同时结合空间信息,分析模糊秀体溞β遗传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贡献因子。共采集79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广泛的秀体溞属(Diaphanosoma)为对象,利用中性遗传标记手段探讨其生物地理格局,分析隐种或杂交种存在的可能性;以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模糊秀体溞(D.dubium)为例,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开发其微卫星引物,结合线粒体分子标记分析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空间的遗传结构,探讨种群遗传分化的可能机制;同时结合空间信息,分析模糊秀体溞β遗传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贡献因子。共采集79个秀体溞种群用于种类多样性分析,2个种群来自欧洲的匈牙利,5个种群来自印度尼西亚,3个种群来自菲律宾,3个种群来自泰国,2个种群来自越南,2个种群来自柬埔寨,其余62个种群均来自中国。除以上79个种群外,另有54个模糊秀体溞种群都采自中国,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分析。我们首先用形态学的方法对亚洲地区秀体溞属展开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然后获得不同物种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与核基因间隔序列ITS2的序列,通过DNA分类检验与分子系统发生检验等方法来评估杂交对于线粒体与核序列不一致(mitonuclear discordance)现象的解释。通过自动条形码间隔探索(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ABGD)、泊松树进程(Poisson Tree Processes,PTP)和广义混合Yule溯祖模型(Generalized Mixed Yule Coalescent,GMYC)三种不同的方法界定秀体溞的物种数目。对于COI序列,ABGD和GMYC描述出7个与形态学分类相一致的物种。对于ITS2序列,仅ABGD描述出7个与形态学分类相一致的物种。PTP对于两种序列数据集都不能恰当地界定物种。结果表明:(1)秀体溞中存在隐种;(2)扩增的所有个体中有6%出现线粒体与核序列不一致;(3)杂交是最可能解释线粒体与核序列不一致的原因;(4)存在潜在的杂交遗传物种。遗传多样性格局的分析说明,秀体溞不仅仅是在生态学角度,在进化角度上也扮演着热带Daphnia的重要作用。针对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模糊秀体溞,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建立其基因组文库,从中筛选出31对稳定可变的微卫星位点,通过4个自然种群检验其哈迪温伯格平衡。该31对引物对于秀体溞属内的其他物种也同样适用,不同物种之间的等位基因都有所差异。在所有引物中,我们选择11对用于热带种群遗传学分析,以证实引物的实用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其中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长青水库和湛江东海岛),其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这表明,开发的引物适用于对热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利用开发的11对微卫星引物和线粒体COI序列研究热带亚热带地区54个模糊秀体溞的种群遗传结构。对于COI序列,总共成功扩增552条序列,获得98条单倍型。对于微卫星标记,总共分析了54个种群的1674个个体。模糊秀体溞没有明显的种群结构,其种群主要由年轻种群组成,环境与空间不能显著解释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以持续的奠基者事件与优先者效应为基础的垄断假说可能不适用于模糊秀体溞。基于线粒体单倍型的分析表明,模糊秀体溞个体能进行长距离的扩散,最大扩散距离达3600 km。基于线粒体DNA单倍型,我们未发现局部贡献β多样性(Local Contributions to Beta Diversity,LCBD)显著差异的种群;而基于微卫星基因频率分析,存在局部贡献β多样性(LCBD)显著的种群,它们主要位于热带水库以及沿海岛屿地区,这与模糊秀体溞的种间杂交有关。空间因子对β遗传多样性的解释显著高于环境因子解释,表明扩散所形成的基因流是影响模糊秀体溞的β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秀体溞传播方向为东西走向,河流可能是提供秀体溞传播的主要途径。模糊秀体溞的种群中心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遗传多样性高。模糊秀体溞种群之间同时具有长距离和短距离扩散。从模糊秀体溞的中心种群到边缘种群,存在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趋势,种群扩张主要通过分层扩散。
其他文献
经典SLAM家族受体广泛表达于各种免疫细胞上,然而,非经典SLAM家族受体SLAMF8和SLAMF9严格地表达于髓系细胞上,并且他们具有一个区别于经典SLAM家族受体的特点就是缺乏胞内信号结构域。SLAMF8和SLAMF9可能存在冗余性,并且它们是否参与调控巨噬细胞的功能目前仍未知。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结果显示SLAMF8和SLAMF9共同调控LPS-诱导的且由巨噬细胞介导的肝脏炎症。为了克服SLA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随着现代工业革命的诞生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口数不断增加导致由于缺乏体育活动的亚健康人口数也随之上升。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具有防止神经系统性疾病发生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尽管有许多研究证据表明:运动训练或者体力活动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和颗粒细胞树突棘可塑性,但是,运动训练是否影响皮层树突棘的可塑性以及是否能够预防精神疾病发生、促进学习记忆还尚不明
食物网研究是了解和解释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和功能过程的关键内容。湖泊食物网结构和功能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营养盐的富集(富营养化)和生物入侵等,其影响过程包括上行控制和下行控制。然而,外源有机碳可能被湖泊异养生物利用,从而对湖泊的食物网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在某些贫营养湖泊中,外源有机碳是支撑湖泊食物网的主要有机碳源。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和脂肪酸标志物技术,以抚仙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食物网的结构和有机
胃癌(gastric cancer,GC)早期的及时诊断可有效减少胃癌发病率和降低死亡率。目前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方法尚存在主观性强、检验程序繁琐、耗时、易漏诊等缺点。因此,探索一种客观、快速、准确的胃癌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本文探讨了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建模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采集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4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
目的:抗体药物是重要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运用纳米抗体策略研究新靶点治疗性药物已是抗体药物研发新趋势之一。FGF-2/FGFR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靶点之一,目前尚未有商品化的治疗性FGF-2抗体,FGF-2靶向药物的研发仍有广阔空间。本研究以FGF-2为靶点,免疫羊驼,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抗FGF-2纳米抗体,以血管内皮细胞、黑色素瘤细胞、鸡胚尿囊膜、荷瘤小鼠等为模型,旨在开发出在体内外具有抗血管新生及抗
第一部分UHRF1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及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约占中国食管癌病例的90%,但由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有限,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UHRF1)在DNA甲基化中起着
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国际仲裁后,受相关国家的参与和影响,中国南海主张面临着外交、法律、舆论三方面的重大挑战。舆论是各方面博弈、矛盾呈现得最为激烈,也是对中国南海主张的国际传播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国际新闻媒体关于“南海仲裁案”的报道,为中国南海主张国际话语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媒体、议题、意见领袖等三个关键性要素的特征、规律与内在的关联的全面研究提供了可能和路径。在国际新闻媒体方面,中国、菲律宾的媒体表现显
作为一种文学想象类型文体,科幻小说以科学观念为写作驱动,以科学知识为描写依据,并以在文本中建构起一个合理、可替代的世界为创作追求。自刘慈欣获得雨果奖以来,中国科幻文学便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学界对晚清以来科幻文学的研究,主要是以个案文本解读为主考索历史,缺乏从社会变迁的层面探讨其发生背景。其实,中国科幻文学的发生与晚清科幻文学实践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晚清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引进,不但促使电灯、德律
生命崇拜是仫佬族族精神生活中最重大的主题之一。他们崇生惧死,伤时忧生,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他们崇拜生命力,强调生殖繁衍,因此民歌体现出一种壮美的风格。这些都深刻地体现在仫佬族民歌的天文意象、地理意象与人文意象之中。深入挖掘这些意象蕴含的丰富文化传统,归纳整理仫佬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运用神话人类学、文学地理学、民俗学、原型批评、审美人类学、叙事学等理论,结合本人的
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混合类型的多元响应变量是相对比较常见的问题。对于这类型的数据,若直接采用分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响应变量分开进行分析,那么可能得到效率较低的估计。为了提高估计效率,一般对混合响应变量进行联合建模,从而将混合类型的多元响应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在内。因此,为了对混合响应变量进行联合分析,本文使用潜变量模型来构建混合响应变量的联合分布。潜变量模型对混合响应变量进行联合分析的作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