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铣削加工中,规划G代码时往往会选择相对保守的进给速度。这种基于工艺人员经验或工艺手册的进给速度选取策略可以保证一定的加工质量及效率,却无法发挥出工艺系统的最佳性能。在目前的三轴铣削粗加工进给速度优化的研究及实施中仍存在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工艺数据未被便捷地应用到建模及工艺优化中的问题。加工过程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加工场景日常以及与工艺系统的特性相关等特点,其中,日常的加工场景又对加工过程数据使用的简捷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中9型—新一代智能型数控系统研究开发及应用验证(课题编号:2018ZX0403500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切削大数据的刀具全工艺流程寿命模型(课题编号:516752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铣削加工中,规划G代码时往往会选择相对保守的进给速度。这种基于工艺人员经验或工艺手册的进给速度选取策略可以保证一定的加工质量及效率,却无法发挥出工艺系统的最佳性能。在目前的三轴铣削粗加工进给速度优化的研究及实施中仍存在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工艺数据未被便捷地应用到建模及工艺优化中的问题。加工过程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加工场景日常以及与工艺系统的特性相关等特点,其中,日常的加工场景又对加工过程数据使用的简捷程度及使用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的特点及要求,本文对加工过程主轴功率进行建模并对三轴铣削粗加工进给速度优化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在特定的工艺系统(固定的机床、刀具及毛坯材料等)中应用加工过程数据建立主轴功率预测模型进而对该系统中的加工任务进行多目标进给速度优化。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加工过程数据生成建模及预测所需的数据集。应用Z-map及扫描包络法构建刀具-工件切削模型并计算刀位点的工艺参数。计算精度为当刀位点间隔为1mm,Z-map网格间距为0.5mm时,误差在3%以内。提出了一种面邻域搜索方法使得不规则毛坯建模时的单点计算时间复杂度由O(N)降至O(1)。进一步地,基于指令域分析的手段提出了一种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了加工过程主轴功率与工艺参数的对齐融合并生成用于模型训练测试的样本集。2.基于特定工艺系统的主轴功率神经网络建模。以所提出的工艺参数提取方法及基于指令域的数据融合方法生成用于模型训练测试的样本集,以BP神经网络作为建模手段。选取对主轴功率有影响的众多工艺因素中的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切宽及切深作为模型的输入,将其它对主轴功率有影响的机床、刀具及毛坯材料等因素隐式地拟合至模型当中,从而建立了基于特定工艺系统(固定的机床、刀具以及毛坯材料)的主轴功率预测模型。针对于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训练时间较长的问题,应用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及学习率衰减策略缩短了训练时间。通过实验验证,所训练模型预测的平均误差为4.91%。3.基于改进的MOEA/D实现三轴铣削粗加工进给速度优化。应用所提出的工艺参数提取算法以及所训练好的基于特定工艺系统的主轴功率预测模型,针对特定工艺系统(即用于建模的工艺系统)中的加工任务,以加工效率及负载波动为优化目标,以经典MOEA/D作为优化框架,改进了其父代选取策略、切比雪夫聚合策略、邻域更新策略以及邻域个数确定策略从而提高了算法的适用性及优化效果。经“HUST”优化案例(加工轨迹为HUST字母形状)的实验验证,优化效率及负载波动都被明显改善。上述的数据生成方法使得建模及预测所需输入数据的获取足够便捷;采用主轴功率而非铣削力作为模型的输出降低了响应数据采集的成本及难度;BP神经网络的应用亦适用于加工过程的大数据场景;而针对特定工艺系统内的建模及优化则充分考虑了工艺系统对加工过程建模及优化的影响。综上,针对于加工过程数据的特点,实现了将加工过程数据应用于建模及优化的全流程。
其他文献
光响应超分子凝胶在药物传送、自修复材料和传感器等领域受到了人们的持续关注。然而,大多数研究都利用紫外光作为外部刺激源,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健康和环境问题。相比而言,可见光因其方便、清洁和安全等优点备受青睐。卤键,一种类似氢键的弱相互作用,由于其高方向性、强度可调、良好疏水性和大尺寸卤素原子的特点正成为构筑超分子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卤键构筑的可见光响应凝胶兼具可见光响应和卤键的优点,有望满足更多应用
管道运输在油气资源大规模、远距离运输中广泛应用,但油气管线容易受损与泄漏,并对工业生产、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输油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极其关键的。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管道进行缺陷检测与性能评估成为近些年国内一大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其中的一个方法—脉冲涡流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分析脉冲涡流探测器激励端与检测端的等效电路,建立脉冲涡流检测的非线性解析关系模型,获得检测线
增减材复合制造工艺同时兼顾了增材制造易于制造复杂零件、制造周期短和材料利用率高,以及减材制造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的优点,可实现高性能复杂零件的快速高效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钛合金零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增材制造过程中和增材制造完成后引入超声振动辅助铣削,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如下:建立超声振动辅助铣削的切削刃运动轨迹方程,分析其运动特性,并求解出切削刃与工件的分离、结合时刻,
选择性保护策略可以实现羟基的位点选择性功能化,在糖砌块以及寡糖的高效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已开发的众多类型选择性保护基中,酰基由于引入和脱除方便,成为寡糖合成中最常用的保护基之一,对选择性酰基化方法的研究也一直是糖化学家关注的内容。除选择性保护策略外,在糖砌块和寡糖的实际合成中,往往还需要引入一些特定的基团对糖羟基进行选择性修饰。磺酰基作为一类特殊的酰基,常用在糖羟基的选择性修饰中,在包括糖化学
在数控加工中,速度规划无论对于机床的加工效率,还是工件的加工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基于速度区间进行速度规划是一种常用的速度规划方法,其原理是基于几何特征对刀路轨迹划分速度区间并在每个区间内规划统一的速度,目的是尽可能减小刀路上规划速度的波动程度,提高规划速度的连续性。传统速度规划方法将刀路轨迹上识别的特征点作为速度区间边界点来划分速度区间,由于特征点识别结果的不准确以及速度区间边界点被严格限制在刀位
在纺织机械、汽车柴油发动机、轻工装备和及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中,非圆轮廓车削加工都有其应用场景。非圆轮廓零件的形状精度会直接影响其所在机构系统的传动精度和效率。实时变刀具角度补偿加工方案相比传统的将刀具固定在车刀系统上弥补了其加工过程中切削压力角和切削线速度周期性变化的问题。现有的非圆轮廓车削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快速径向伺服驱动器的定位精度上,而忽略了由所有进给驱动器复合运动而引起的形状精度偏差。本文
Al-Zn-Mg-Cu合金作为超高强铝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和硬度、较高的韧性和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及优良的加工性能,是我国航空、航天以及地面运载工具极为关键的一类轻质高强结构材料。目前,国内外现行用于制备Al-Zn-Mg-Cu合金铸锭的方法主要是传统的DC铸造技术,由于合金含量高,使得这类特大规格铸锭成型难度大,容易出现宏观偏析和铸造裂纹等缺陷,成品率低。本课题依托“铝合金平面凝固技术研究”教育部优先
复杂光学曲面突破了传统光学成像系统设计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光学系统性能。同时光学零件极高的精度要求给加工制造带来了挑战。单点金刚石车削因为可直接加工出达到光学应用要求的光学零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中慢刀伺服技术突破传统车削的限制,实现了非回转对称复杂曲面车削加工。本文以慢刀伺服加工中关键的直线进给轴精密运动控制为出发点,开展了如下工作:(1)分析了直线电机直驱运动的优势,通过系统辨识获得了直线电机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于其优异的化学-电转换效率和灵活的燃料适应性而受到了研究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基于传统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电解质的SOFC由于高工作温度导致高成本和电池组件兼容性挑战而阻碍了其商业化。在保持足够的功率输出的同时,将工作温度降低至600-800℃(中温,IT)甚至低于600℃(低温,LT)是SOFC技术商业化的关键一步。由于质子传导的温度依赖性较低,采
随着节能减排标准的不断提高,汽车轻量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铝合金自然由于比强度高,质量轻等特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同时铝合金的固溶-淬火-成形一体式热冲压工艺有效地解决了铝合金成形零件时出现的回弹、开裂等问题,为复杂、高强度的铝合金板料零件的生产创造了条件。然而热冲压工艺参数的制定以及模具表面设计需要借助有限元方法来进行,因此一个准确的材料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能够准确的预测金属缩颈、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