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控基因表达系统用于可控基因编辑和肿瘤治疗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编辑”和“肿瘤治疗”作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基因编辑领域,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由于Cas9表达的不可控性导致的脱靶效应会产生严重、不可预估的副作用,因而被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作为当前肿瘤治疗最为推荐的方式,却由于治愈率低、副作用大而倍受诟病;而新兴的肿瘤免疫疗法虽然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却由于其不可控性导致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问题而无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总之,这两大研究热点领域都亟需精准控制技术来解决不可控性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因此,开发精准可控的基因编辑技术和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对于解决上述安全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光遗传学技术将光学技术和遗传学技术相结合,能够精确控制细胞的行为。该技术以其独有的非侵入性、时空特异性精准控制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将合成生物学思想与光遗传学技术相结合,并利用本课题组前期研发的远红光调控基因表达控制系统(FRL-v2),我们分别以“远红光调控split-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和“远红光调控的新型肿瘤免疫疗法用于防止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的研究”为主题,开展了可控基因编辑和可控肿瘤治疗两个方向的应用研究。1.远红光调控split-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1)设计、构建并优化获得了远红光调控split-Cas9基因编辑系统(FAST)。实验结果表明:FAST系统可以在多种人类细胞的多个基因位点实现NHEJ和HDR两种方式介导的光控基因编辑。(2)深度研究了FAST系统介导的基因编辑动力学特征等性能。实验结果显示:FAST系统呈现出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依赖性的可时空特异性精确调控的基因编辑,且几乎无细胞毒性。通过T7E1方法对人基因组中BMP1基因易脱靶位点的检测,我们发现与全长Cas9相比,FAST系统可以显著降低脱靶效应。(3)在三种不同小鼠模型中,研究了FAST系统在体内可控基因编辑的能力。在皮下移植模型小鼠中初步验证了FAST系统在体内基因编辑的优势;td Tomato转基因报告模型小鼠中验证了FAST系统能以低强度的远红光LED照射方式对小鼠内脏器官中的成体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在人肺癌细胞异种移植肿瘤模型小鼠体内验证了FAST系统可以对瘤内致癌基因PLK1进行敲除而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2.远红光调控新型肿瘤免疫疗法用于防止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1)设计、构建获得远红光调控的免疫调节基因环路,并筛选了工程化稳转细胞株。获得了远红光调控表达分泌IFN-β,TNF-α和IL-12三种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工程化细胞(命名为IREC),光照诱导表达倍数高达200多倍。(2)测试远红光调控的免疫调节工程化细胞长期性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及体外动力学特征。该工程化细胞制成的移植载体(水凝胶)在体外培养环境中能够可控分泌细胞因子长达一个月,且具有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依赖性和可逆性。(3)研究远红光调控新型肿瘤免疫疗法在黑色素瘤模型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通过对小鼠肿瘤体积、生存率的监测,发现该疗法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治疗后60天内小鼠生存率达到100%。(4)探究该疗法产生抗肿瘤效果的内部作用机制。通过检测血清中IFN-β,TNF-α,IL-12,CXCL10,IFN-α和IFN-γ六种抗肿瘤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发现光照组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含量显著升高。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和脾脏中NK细胞和T细胞进行检测,发现光照组小鼠的NK细胞和T细胞占比上升,两者的活化细胞比例也显著提升。(5)安全性评估。通过血常规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发现治疗组小鼠与未治疗组小鼠无显著差异,由此证明该疗法安全可靠。综上所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光控基因表达系统开发可控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和新型的光控肿瘤免疫疗法。首先,远红光调控split-Cas9基因编辑系统,有望解决CRISRP-Cas9技术不可控性而导致的脱靶效应,同时可实现时空特异性精准基因编辑。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合于体内应用的新型可控的基因编辑工具,进一步扩展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箱,有望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遗传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精准可控治疗。其次,通过开发一种远红光调控的免疫调节工程化细胞实现肿瘤手术切除疗法与肿瘤局部免疫疗法联合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解决肿瘤手术切除后易复发转移的问题,提高肿瘤切除治愈率,同时又能避免肿瘤免疫疗法由于不可控性导致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问题。该项研究为肿瘤手术切除疗法的治愈率提供了保障,为细胞因子免疫疗法,局部免疫疗法提供了新思路,扩展了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光遗传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做出了新探索并提供了新方向。
其他文献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园艺作物,其在我国蔬菜产业及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的公布,番茄已经成为研究果实品质的重要模式作物。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物营养及食用安全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不断改良和选育高品质的品种。番茄果实中的糖苷生物碱不但是番茄果实一种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而且
次生生长是由维管形成层产生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是木本植物中最重要的生命活动。木质素,仅次于纤维素,不仅是陆地生物圈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而且能够增强植物机械强度、疏导水分和抵御病原菌的侵害。木质素是限制植物细胞壁酶解利用的主要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减少木质素的含量或改变其结构,从而使其利于生产和实践。然而,改变木质素的组成和含量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多种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植物矮化。因此,平衡植物体
妫水河作为延庆的母亲河,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河道和水源保护区。随着延庆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内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提升妫水河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妫水河流域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妫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污染系数法对妫水河流域面源污染负荷进行计算,分析面源污染来源。利用PhosFate模型分别进行妫水河径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的有机磷多以植酸等络合态存在,很难直接被植物吸收。通过酶解法可降解植酸,释放磷元素,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双功能域β-折叠桶植酸酶(phy HT)是一种新分离出的催化活性高,热稳定性好的植酸酶,深入解析其结构、功能特性,探索其应用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双功能域β-折叠桶植酸酶(phy HT)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蛋白质晶体学、结构生物学等方法,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中国特有树种,是华北森林的代表性物种,有着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本文以河北辽河源油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围绕着不同林龄油松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特征,研究了油松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多样性与异质性,分析了不同林龄油松次生林的林下更新和优势种功能性状特征,并通过冗余分析、逐步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一步探讨了群落结构多样性、功能性状和环境因子对生物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风险指标,评估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患者发生MCI的相关性。使用骨化三醇对2型糖尿病伴MCI的患者进行干预,明确其干预的效果。方法:1.入组2型糖尿病伴主诉近期记忆减退患者173例。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和Mo CA评分及各项临床指标检测,分为认知正常组(normal cognitio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各种逆境胁迫。干旱是全球最严重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植物耐旱响应网络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多基因互作的复杂调控网络,在遗传上受多基因控制。渐渗系可以减少复杂遗传背景的干扰,是定位复杂数量性状的经典材料。micro RNA是一类内源非编码小RNA,主要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 RN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
β-蒎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松节油组成成分,具有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价格低廉、反应活性高、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到目前为止,β-蒎烯的氧化产物诺蒎酮已经被用于合成一系列高附加值衍生物,其大多数应用于医药中间体、手性催化剂、杀虫剂等领域。本文以诺蒎酮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荧光特性的诺蒎酮衍生物,并采用NMR、GC-MS、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全面表征。本研究还实现了诺
历代都有游记作家,但此前没有一个朝代像明代那样如此之多、如此之整齐。明代是中国记游文学空前发展的兴盛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保存了数量巨大的游记,蕴藏着巨大的文学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仔细梳理,认真分析,概括总结,从文学视角出发,以典范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明代的游境写心书写,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总结。论文由绪论、正文、总论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选题缘起与创新设想、
2013年家庭农场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提出“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农户家庭经营的升级版,它是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其实践进程被大大加快。但是家庭农场的发展却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