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与保护知识产权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主要集中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除传统知识产权法的三项制度——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给予知识产权的保护之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对知识产权提供一种补充的保护,其实,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诞生也就是源于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知识产权依然是各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重心所在。由此可见,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正是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入手,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两者的诸多差异性与相似之处,深入研究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保护知识产权进行了论述。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别对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基本的理论概述,并阐述理清二者关系的意义,说明了单纯以私权形式保护知识财产的有限合理性是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模式产生和发展的深层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知识财产保护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差异,主要从立法切入点、调整对象、法律特征、保护利益的侧重点、权利保护机制以及立法技术等六个方面深层次论述了这两部法律的不同之处,并对为何产生差异作了深层次的分析并进行了小结。第三部分从立法目的、指导原则、价值取向、内容、二者在推动创新、促进竞争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似之处,并对两法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小结。第四部分首先分析了与知识产权法有关的不正当竞争关系,其次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的范围狭窄、无法规范非经营主体从事的针对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缺少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性条款及相应法律责任、未确立高度权威的执法机构等诸多不完善之处进行了分析。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可以借鉴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以及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先进做法,针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如扩大调整的主体范围、确立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条款、细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加强指导、完善执法制度以及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本文在分析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差异、相似之处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差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但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必将日趋密切,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权利人只有综合运用这两项法律制度才能充分保护自身的利益。
其他文献
生物胺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生物多胺,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活动起一定作用,但如果摄入过量就会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非常重要。
介绍了一种新型蒸馒头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并对设备关键部位密封仓闸门,蒸制仓以及输送机械手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该设备采用了蒸气加压加工,通过控制蒸制仓和减压仓
<正> 北京列车段为了改善卧具洗涤工人的夏季高温作业环境,而采用了地道风通风降温的方法。我们于1984年5~7月先后对其通风降温设备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随着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经济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
执政是立党立国之基。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执政理论的建设。胡锦涛在2004年的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从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
以猪肝为主要原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和感官评分法研究了亚硝酸钠,κ-卡拉胶,复合磷酸盐(焦磷酸钠质量分数为0.31%,三聚磷酸钠质量分数为0.14%,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为0.3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
<正> 馅心,就是用各种不同的制馅原料,经过加工烹制成味美适口、形式多样、并包入面点皮坏内的心子。 馅心的作用 制作馅心,与前几讲中谈到的调制面团在制作面点中有同等重要
谚语,犹如语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谚语包含了人类社会许多智慧、真理、哲学思想、观点和经验,是西方文化和语言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
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后,全国档案事业进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自此,全国高等学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