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变化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的研究,旨在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 方法:本课题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百忧解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别都采用经典的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去制备模型,同时第二天电针组开始针刺百会、太冲两穴,百忧解组灌胃对照治疗。 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性应激抑郁模型方法建立实验用的抑郁大鼠模型。 ②35天后通过对比测量实验前与实验后大鼠的体重、Open-field数据,糖水消耗量的数据,检验模型制备符合不符合实验要求。 ③35天后取大鼠海马CA3区的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NGF、BDNF的含量变化及bcl-2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以评定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中NGF、BDNF的影响和对bcl-2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 ④35天后取大鼠海马CA3区的组织,应用电镜的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以评定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A3区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结果:①在实验前,各组大鼠体重、Open-field数据、糖水消耗量的数据,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第35天,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体重增长缓慢,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明显下降,糖水消耗量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分别与电针组和百忧解组比较,大鼠体重增长,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水消耗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组分别与电针组和百忧解组比较,大鼠体重增长,水平运动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分别与电针组和百忧解组比较,垂直运动次数,糖水消耗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和百忧解组比较,大鼠体重增长,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糖水消耗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 ②NGF、BDNF和bcl-2在海马CA3区组织中均有细胞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胞浆。 ③NGF、BDNF的细胞阳性表达情况:模型组大鼠的NGF、BDNF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电针组和百忧解组比较,阳性细胞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NGF、BDNF阳性细胞数与电针组和百忧解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组和百忧解组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④bcl-2凋亡调控基因的细胞阳性表达:模型组的bcl-2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阳性神经元数目低于电针组和百忧解组(P<0.05);电针组和百忧解组的bcl-2阳性神经元数目与正常组没有差异(P>0.05);电针组和百忧解组比较也没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⑤大鼠海马CA3区中神经元凋亡的电镜观察:正常组:神经元形态正常,可见突触小泡丰富和线粒体及线粒体嵴均正常。模型组:神经突触小泡消失,线粒体嵴变短或消失,嵴间腔明显扩大。电针组:神经突触小泡明显恢复,线粒体嵴得到一定恢复。百忧解组:可见神经突触小泡得到一定的恢复,线粒体嵴明显恢复。结论:①电针可以明显恢复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体重升高的趋势,能增加大鼠行为活动次数,增加大鼠糖水消耗量,有改善大鼠抑郁状态的作用。 ②电针能促进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组织中NGF、BDNF的分泌,以营养神经元,对抗应激的损伤。 ③电针具有增强神经突触小泡和线粒体嵴的作用,增加组织中bcl-2凋亡调控基因的细胞阳性表达,进而减轻神经元的结构改变,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