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9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统计描述患者流行病学、发病特点、肠道菌群(便球杆比)情况,研究UC患者大便球杆比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中医证型等因素的分布规律,以期完善对本病的认识,尽量为临床提供更多有利的客观量化指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2、实验采用TNBS联合乙醇灌肠制作UC大鼠模型,通过清肠化湿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凋亡及NF-KB核因子p65蛋白的影响,探讨清肠化湿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U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病例来源: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病案室病历资料及医院HIS系统电子病历中选取2008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病历,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选取符合本研究的病例,共290例。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对筛选出来的病例资料进行西医诊断及临床分型、分期、分度;根据蒙特利尔分类方法对病例资料病变范围进行整理;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主要临床症状、中西医诊断、便常规、便球杆比、便潜血、西医治疗用药、中医方剂使用情况。使用Microsoft Exce1201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UC便球杆比分布规律。2、UC大鼠动物实验:将48只SD雄性大鼠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ZC组)、模型组(MX组)、清肠化湿汤高剂量组(GJLQ组)、清肠化湿汤中剂量组(ZJLQ组)、清肠化湿汤低剂量组(DJLQ组)、柳氮磺吡啶组(SASP组)。除ZC组外,其余5组采用TNBS联合乙醇灌肠制作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分别按照蒸馏水、蒸馏水、清肠化湿汤高剂量(3.8g/ml)、清肠化湿汤中剂量(1.9g/ml)、清肠化湿汤低剂量(0.95g/ml)、柳氮磺吡啶(质量浓度为0.1g/ml溶液),给药体积为10ml/Kg。每日定时灌胃给药1次,连续灌胃给药12天。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选取肛门至盲肠部结肠(约8cm),沿肠系膜纵轴剪开,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 μm连续切片,随后进行UC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的检测及NF-KB p65免疫组化染色实验。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若方差齐用LSD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P<0.05为差异显著,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研究成果一、U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1、本研究共纳入290例病例,其中男性158例(占54%),女性132例(占46%);发病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为45.17±15.38岁,年龄以50~60岁为主;患者多从事脑力劳动。2、患者便球杆比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是:30%:70%、40%:60%、镜下仅见极少量球菌、20%:80%、50%:50%、60%:40%、70%:30%、80%:20%、10%:90%、90%:10%。3、中医证型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是: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脾虚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4、中药内服方出现频次从多到少依次是:芍药汤>参苓白术散>乌梅丸>白头翁汤、痛泻要方>理中汤>四神丸>葛根芩连汤>四逆散>四君子汤>驻车丸>附子理中汤。5、本研究收录的病例多是活动期病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严重程度以中度为多,病变多累及左半结肠。西医常予口服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栓纳肛、口服培菲康、整肠生治疗。6、本课题研究的UC患者便球杆比与患者年龄、病程、大便性状、中医证型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与性别、临床类型无明显差异性(P>0.05)。二、UC大鼠动物实验1、大鼠结肠细胞凋亡情况:与ZC组相比,MX组大鼠结肠细胞凋亡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X组比较,GJLQ组、ZJLQ组、DJLQ组、SASP组差异显著(P<0.05)。2、NF-KB核因子p65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情况:与ZC组相比,MX组大鼠结肠NF-KB核因子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2);与MX组比较,ZJLQ组、DJLQ组大鼠结肠NF-KB核因子p65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型(P<0.05),GJLQ组、SASP组大鼠结肠NF-KB核因子p65蛋白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U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患者的发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住院患者从事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2、中医证型主要集中在大肠湿热证和脾虚湿蕴证,临床上常用芍药汤和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3、病例以慢性复发型最为常见,严重程度多为中度,病变多累及左半结肠。4、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黏液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菌群失调情况,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5、患者年龄、病程、大便性状、中医证型与大便球杆比存在相关性,可为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一些新思路。二、UC大鼠实验1、清肠化湿汤可以缓解UC大鼠细胞凋亡情况,对该病有一定治疗作用。2、清肠化湿汤中剂量及低剂量能够降低UC大鼠结肠NF-KB细胞核蛋白p65表达,抑制TLR-4/NF-K B通路,阻断NF-K B入核活化所诱发的肠粘膜细胞炎性损伤与免疫紊乱,从而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