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血管生成是抗肿瘤生长的有效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VE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 VEGFR2)促进肿瘤相关血管生成。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并促进其凋亡,从而抑制血管生成。目前将VEGF, VEGFR2, ES三者联系起来的研究尚无文献报道;VEGF,VEGFR2, ES的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者的蛋白表达同预后的关系目前也不确定。故我们检测VEGF, VEGFR2, E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这三个指标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同预后的关系,并探讨三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期望揭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相关的重要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是否可以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入组的3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VEGF,VEGFR2, ES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半定量的方法分析组织中的蛋白含量。用卡方检验分析蛋白表达水平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生存,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VEGF,VEGFR2及ES蛋白表达同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在肿瘤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35.7﹪,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χ~2检验显示VEGF表达与NSCLC的性别(P=0.003)、病理类型(p=0.003)、分化程度(P=0.05)、是否吸烟(P=0.003)密切相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VEGFR2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阳性表达率为43.1﹪;χ2检验显示VEGFR2表达与NSCLC的性别(P=0.034)、病理类型(P=0.005)、是否吸烟(P=0.044)密切相关,而与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ES在肿瘤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50.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χ2检验显示ES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吸烟均无关;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ES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P=0.003);VEGF,VEGFR2及ES的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P=0.000);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生存显示ES高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ES低表达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ES与NSCL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ES高表达的患者不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ES可能和预后相关,其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有增高的趋势;VEGF,VEGFR2和ES的表达呈正相关,为其相应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VEGF的表达与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吸烟密切相关,VEGFR2的表达与性别、病理类型、是否吸烟密切,故VEGF和VEGFR2也可以提示NSCLC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