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中的面子行为对比研究——以《喜福会》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福会》被普遍认为是美籍华裔作家的经典作品之一,它典型地反映了中美的文化冲突和融合。虽然有很多学者已经从比较的视角研究了《喜福会》,然而运用探讨跨文化面子行为的面子协商理论这一视角来研究这部作品的不多。书中人物使用不同的语言结构、话题和谈话技巧来实施相应的面子行为。通过分析喜福会中人物的话语,我们能够深入探究中美面子观和面子行为的差异,并发掘其蕴含的文化价值观。  本论文是在面子协商理论框架下撰写的。该研究首先分别分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和以个人主义为导向的美国文化中的面子观,然后对其各自的面子取向和对应的面子行为风格作了对比研究,最后采用面子协商理论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来比较和分析回应跨文化冲突的典型风格和面子行为策略。其次,本论文以《喜福会》为例来做个案研究。它阐明了中国人的脸面涉及集体的层面,比如一个人的成功或荣誉与他人相关,在别人面前炫耀,获得或给予他人赞美等。中国的集体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关系/群体面子维护倾向。中国人在威胁面子场景中更倾向于使用避免和兼顾的冲突管理风格。迁就、假装、局外人的帮助、攻击性回避行为(与温和性回避行为相反)是回避冲突风格包含的具体面子行为策略。妥协、考虑他人、私下谈论、保持冷静是兼顾冲突风格包含的具体面子行为策略。另一方面,美国人的面子体现了一个人想要被认可或不受干涉的愿望层面。然而,中美面子观都与得到赞美和向他人展现良好的自我形象的愿望有关联。美国的个人主义导致了他们强调自我面子的维护。当面子受到威胁时,美国人大多采用支配冲突风格。攻击、辩解、表达情感行为是其包含的具体面子行为策略。
其他文献
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自1989年问世以来,好评如潮,获得多种奖项,奠定了谭恩美在华裔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美国文学界对谭的四部小说都给予极高的赞誉。《接骨师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