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p16及Bmi-1蛋白在肺鳞癌和腺癌细胞块中的表达和二者的相关性,以及与肺鳞癌、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块标本中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组标本肺鳞癌和腺癌p16蛋白的总阳性率为17.1%(6/35),癌旁正常肺组织中阳性率为90%(9/1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高-中、低分化肿瘤中p16的表达率不同,即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p16的表达率随之降低;p16表达百分率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在本组病例中Bmi-1表达的总阳性率为85.7%(30/35)。在癌旁正常肺组织无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Bmi-1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Bmi-1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在肺鳞癌、腺癌中p16与Bmi-1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1.p16蛋白在肺腺癌和鳞癌中表达明显降低,并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提示在正常肺组织中p16基因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p16蛋白降低或缺失可能与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发生有关。2.Bmi-1蛋白在肺腺癌和鳞癌中表达增加,并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升高,提示Bmi-1表达增加可能与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发生有关;Bmi-1可作为评价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3. Bmi-1与p16表达呈负相关,提示在肺鳞癌和腺癌中Bmi-1可能负调控p16的表达。4.穿刺细胞块可作为获取晚期肿瘤分子生物学信息的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