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连续有氧运动致过度疲劳过程中心肌细胞损伤及自噬变化的研究

来源 :成都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大鼠进行长期大运动量有氧游泳训练,观察心肌细胞形态、CK-MB和cTnI含量以及影响心肌细胞自噬相关LC3分布和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CK-MB、cTnI和LC3在疲劳积累过程中以及过度疲劳状态下的动态关系变化及其有氧运动训练周期的时间节点提供参考依据,为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理论和实践服务。方法:雄性纯种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12组。其中:取7只记为空白对照组(N),空白对照组正常笼养及饲喂不参加游泳训练,其它剩余的大鼠分两个阶段进行实验。第一阶段:按照张灵记建立的大鼠有氧游泳运动模型进行为期7天的疲劳造模。第二阶段:取7只作为造模空白对照组,造模空白对照组在造模结束后的整个实验期间内进行不负重的游泳训练(M)。其余各组大鼠进行造模游泳训练后即刻,随机处死一组大鼠并取材记为造模阳性对照组(S)。疲劳造模后,各组大鼠以每间隔60h为周期进行运动干预,并在每2×60h训练后随机处死一组大鼠并取材分别记为A、B、C、D、E……组(n=7),直到所有大鼠取材完毕。结果:1.除N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心肌组织的形态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并呈现疲劳程度不断加深病理改变不断加重的趋势。2.D、H、I组血清中CK-MB含量较空白对照组(N)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A、B、C、E、F、G组血清中CK-MB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N)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D、F、G、H、I组血清中c TnI含量较空白对照组(N)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A、B、C、E组血清中CK-MB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N)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B、C、E组中LC3-II/LC-I较空白对照组(N)增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中LC3-II/LC-I较空白对照组(N)明显增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S组中LC3-II/LC-I较空白对照组(N)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在有氧供能为主条件下,大鼠连续负重游泳致过度疲劳过程中,心肌纤维形态呈现出训练时间越长,病理结构改变越重的趋势。且在造模阶段结束后训练第5周,心肌纤维出现明显断裂现象。提示:可能是有氧运动训练与过度疲劳临界点。(2)在本实验条件下,实验组S到实验组D血清中CK-MB和cTnI出现下降趋势可能与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升高有关。提示:连续四周左右的大运动量有氧运动可以引起心肌组织细胞良好的适应性重塑,通过提高细胞自噬水平的方式改善心肌受损程度。(3)在本实验条件下,结合实验组D到实验组I血清中CK-MB和cTnI升高以及心肌细胞自噬水平下降进行分析,认为D组(即造模阶段结束后第5周,12×60h)可能是损伤刺激与大鼠心肌恢复能力之间平衡被打破的时间位点。
其他文献
舞美设计也叫舞台美术设计、舞台设计、布景设计或者演艺空间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时空艺术和视觉艺术,它发源于戏曲、戏剧舞台美术,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舞美设计
文章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结合组织学习理论和模式,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进行探究性的层级勾勒。辅导员职业发展依托于学校组织管理体系,不同层级
对缓冲包装的动态试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主要阐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关于缓冲包装材料的冲击和振动测试方法,同时,也指出这两种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Dynamic testing o
文中探讨了大规模MIMO非正交多址(NOMA)网络中的用户配对问题。在上行链路,基站根据大尺度衰落系数来完成用户配对,配对的两个用户共享同一个导频,在下行链路,配对的两个用户
总结了28例连枷胸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包括机械通气护理、监测呼吸机性能,加强心理护理、充分气道湿化和细致的呼吸道护理,认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机管理和呼吸道护理
<正>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随着三伏天渐进尾声,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天气也逐渐转为凉爽,但此时人极易倦怠乏力,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
研究目标:分析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安全构成要素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了2014年1月~2019年9月网络借贷、货币、证券、期货、生产制造
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专长,因材施教。应建立有弹性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提供
在回顾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的考察指标和研究方法,探讨了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以及干扰因子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以及栖息地破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