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FGF-2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rhFGF-21)对H9c2心肌细胞I/RI的保护作用。   2.验证rhFGF-21通过抗细胞凋亡发挥保护H9c2细胞作用。   3.验证rhFGF-21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发挥保护H9c2细胞作用。   4.验证rhFGF-21通过Akt/GSK-3β发挥保护H9c2细胞作用。   5.运用蛋白质组学探索rhFGF-21保护I/RI更多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   6.验证rhFGF-21通过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发挥H9c2细胞保护作用。   方法:   1.在模型Ⅰ、Ⅱ的基础上给予梯度浓度的rhFGF-21处理,之后CCK-8法测定各组相对存活率。   2.在模型Ⅱ的基础上给予梯度浓度的rhFGF-21处理,之后用Hoechst33258荧光染料对细胞核染色,观察细胞核改变;用Stains-All染料对细胞进行着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中Caspase-3蛋白表达量的改变。   3.在模型Ⅱ的基础上给予梯度浓度的rhFGF-21处理,之后采用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超氧阴离子,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TNF-α、PAI-1表达量。用qPCR检测模型Ⅰ组、Ⅱ组中H9c2细胞内rhFGF-21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rhFGF-21对H2O2处理H9c2细胞的保护情况。   4.在模型Ⅱ的基础上给予梯度浓度的rhFGF-21处理,之后收取细胞裂解液,用Western Blot检测pAkt、pGSK-3β的表达情况;用选择性Akt抑制剂API-2干扰Akt磷酸化,观察其对rhFGF-21保护作用的影响。   5.在模型Ⅱ的基础上给予梯度浓度的rhFGF-21处理,之后收取细胞裂解液,经前处理后使用2D-GE技术分离蛋白质,应用2D-Master软件分析差异斑点,对差异显著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鉴定,归类分析。   6.对于蛋白质组学分析出ATP合酶在rhFGF-21作用下发生了改变,考虑到rhFGF-21可能是对于细胞能量代谢进行了干预,因此我们进一步对各组能荷变化行实验论证。   结果:   1.在细胞活性检测实验中,CCK-8检测显示,在模型Ⅰ组与模型Ⅱ组中,rhFGF-21处理组对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呈现量效关系。小剂量多次给药实验发现,量效关系的表象是由于rhFGF-21半衰期短(降解)造成的,而rhFGF-21保护作用实质上是时间依赖性效应,即一段时间内保持rhFGF-21低浓度稳定即可发挥保护作用。同时rhFGF-21各种剂量均不具有促H9c2细胞增殖作用(P>0.05),极高剂量(>4μg/ml)可诱发细胞凋亡。   2.抗凋亡相关实验中,rhFGF-21可明显抑制IR诱导的细胞形态变化;亦可减少凋亡引发的细胞核碎裂(P<0.05);凋亡信号特异性蛋白Caspase-3在模型组中断裂激活的量显著升高,而给予rhFGF-21处理后激活减少(P<0.05)。   3.抗氧化应激相关实验中,rhFGF-21处理组中的超氧阴离子含量明显少于模型组。在H2O2模拟氧化应激损伤实验中,rhFGF-21也表现出显著保护作用。此外,模型组中内源性的rhFGF-21表达随损伤的加剧而减少。   4.pAkt以及下游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在I/RI时显著下降,rhFGF-21处理后其磷酸化水平得以恢复,而运用Akt抑制剂则可拮抗rhFGF-21的保护作用。   5.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通过2D-Master软件对比分析找出了64个差异斑点,并对其中26个蛋白斑点进行了质谱鉴定。之后依据蛋白质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类,重点讨论了I/RI和rhFGF-21相关性的蛋白质。   6.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rhFGF-21处理后ATP合酶活力明显恢复,因此对各组细胞能荷进行检测,发现rhFGF-21可显著恢复I/RI细胞的供能。   结论:   1.rhFGF-21可以显著提高IR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且为时间依赖性作用。治疗剂量的rhFGF-21无促细胞增殖作用,极大剂量的rhFGF-21则抑制细胞存活。   2.rhFGF-21具有抗IR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作用,同时也抗氧化应激、抗炎作用,这些保护作用通过激活Akt/GSK信号通路实现。   3.rhFGF-21可以恢复细胞供能,从而发挥保护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他文献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我国传统医药中普遍应用的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根据花色的不同,丹参分为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丹参酮是其主要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功能。本文将首先对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两种花色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差异,然后对白花丹参中丹参酮类化合物
肿瘤学研究表明,细胞周期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在肿瘤细胞分化增殖信号通路中的许多关键酶现已成为药物筛选的重要靶点,其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抑制剂可有效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目前,处于新药开发后期和进入临床研究的CDKs抑制剂已有近20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抗肿瘤候选化合物L41是由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研究所徐文方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的查尔酮类新型CDKs抑制剂,前期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对ICR与昆明种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三种疼痛模型(冰醋酸致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致痛实验和甲醛致炎性疼痛反应)观察中华眼镜蛇毒的镇痛作用。结果:在扭体模型中,中华眼镜蛇毒水溶剂灌服给药大剂量组(270μg/kg)动物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热板模型中,灌服给药0.5h,3.0h后大剂量组能延长动物对热引起的疼痛反应的潜伏期;在甲醛模型中,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