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媒体建构——以德国媒体对“中国梦”的报道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梦”作为一种国家形象的表达,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方媒体对“中国梦”的报道向受众传递着中国政府理念、中国发展状况,建构中国形象。解读德国媒体对“中国梦”的报道建构,研究和分析“中国梦”在国际语境下所呈现的中国形象,有助于在国际传播中进一步阐释“中国梦”,更好地传播和提升中国形象。  本文以德国媒体2012-2015年期间与“中国梦”相关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作为研究方法,探究其中所涉及的“中国梦”在德国社会语境下如何进行形象及话语建构深层因素。  总体来讲,随着中国的发展,德国媒体对“中国梦”这一议题保持了较高关注度,尤其是对“中国梦”的概念解读,正在逐步走向客观。但在具体事件及议题框架设置中,从研究样本中的结果呈现来看,德国媒体对中国崛起抱有担忧、怀疑与否定的矛盾心理,其在客观报道与主观阐释中具有不确定性的“伪平衡”话语策略建构,相关负面报道仍居多数。德国媒体关于“中国梦”新闻报道的话语分析不仅是语义的解释,也是一种潜移默化渗透于媒体的意识形态与权力话语表征的规训。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概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以及论文结构,梳理了“中国梦”的相关主要概念、问题意识以及研究意义,从而搭建了本文的研究架构。  第二章讨论了论文的理论视角、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及媒介话语建构观为理论视角,通过对本文所采用的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讨论,厘清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三章主要就德国媒体关于“中国梦”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通过词频、篇幅长短、主题、报道倾向等分析“中国梦”这一宏观议题是如何被德国媒体所建构的,呈现出哪些问题以及变化规律。  第四章主要通过报道话语文本分析其语言机制、话语策略和叙事逻辑如何生产“中国梦”的意义,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研究分别从报道中的隐喻、修辞、符号的使用以及叙事模式等方面探究说明“中国梦”在德国媒体新闻报道所表征的话语权力以及意义是如何被转换的。  第五章主要是从国家利益、历史溯源、德国价值观外交的推动、政治体制差异、偏见与定型等角度对德国媒体关于“中国梦”的报道所建构的国家形象进行寻根问源。对如何让世界了解一个更为真实全面的中国提出了相应举措。  第六章为结语,对研究的总结,论述了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继续挖掘深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