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b服务作为一组构建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解决方案的标准,已经成为Internet上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互的主流技术。但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化,现有的Web服务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显著的是Web服务缺少定义良好的语义描述,机器本身并不理解所传输和保存的数据的含义,很难达到Web服务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即:Web服务的自动发现、执行、组合、监控。而语义Web(Semantic Web)的出现使这一情况有了转机,用语义Web的知识标记手段来描述服务的语义,将使得Web服务成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实体,从而支持服务的自动发现、执行和组合等,这就是语义Web服务(SWS)。然而,目前SWS的研究都是关注于在高层加入语义,低层的消息传输层XML、SOAP没有利用任何语义信息,成为Web服务语义化的瓶颈,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样,虽然P2P解决了Web服务易造成单点故障和形成网络瓶颈的问题,但在P2P中也面临着与Web服务同样的问题。在P2P中加入语义,形成了语义重叠网络,Peer之间的通信仍然没有语义。SWS与语义P2P都没有将语义引入通信过程中。解决此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是使消息本身具有语义,但根本的方法在于使规范通信双方交互的协议具有语义。目前的通信协议大都是集成实现在实体中。在分布式的、开放的环境下,通信协议不只是SOAP协议,实体之间进行通信前并不应该要求通信双方都已实现某一固定的通信协议。而且在SWS环境下的通信协议应该体现语义的特点。此外,在开放的、动态的情况下,P2P架构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因此基于P2P环境构建一个动态的、共享的、通用的通信协议系统变得非常必要。本论文在了解语义Web、Web服务以及协议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通用的通信协议并将其建模为通信协议本体,然后在此通信协议本体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实现模型。鉴于模型实现的复杂性,具体的实验模型没有完整地应用通信协议本体,而是应用了通信协议本体的一个主要部分——消息服务本体。实验模型为一个基于JXTA平台的语义通信模型架构,结合语义Web服务与P2P的优势,将消息建模为本体。消息的管理控制部分由消息服务本体支持,消息所传输的内容由领域本体支持。通过推理模块,挖掘出消息中隐含的语义,以指导消息的路由。从而将语义引入通信过程,使通信知晓内容和环境,达到了通信的语义化。模型运行于开放的、分布式的环境中,使通信更灵活、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