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问题新闻语篇的批评分析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一种方式。人们通过新闻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事情。该研究关注的是报纸上新闻报道。新闻话语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它承载了意识形态和权力。本研究将揭示新闻和意识形态的紧密关系。本研究以费尔克劳的三维框架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语言分析工具。该研究选择了2010年最热门的经济话题之一—人民币(元)汇率,本文选择的新闻文本来源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笔者选择了三个最新的关于人民币的新闻报道,统计数据都来自于《纽约时报的》官方网站 http://www.nytimes.com/。  首先,该论文把新闻文本作为语篇—费尔克劳的第一维度。通过分析新闻文本的及物性、情态、主位结构这三个方面,作者试图揭露美国媒体和政府的意识形态。  本文选择了纽约时报的三篇关于人民币的新闻报道。在经验功能方面,本文对三篇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发现新闻语篇中最常用的是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通过分析,语料中的动作者(Actor)大多都是与中国相关的,描述过程也是充满了否定态度,批评中国的低人民币汇率给美国等国的经济带来消极的影响。纽约时报的这三篇报道也引用了来自各方的评论,以此来显示人民币升值是众望所归利己利人的选择。  在人际功能方面,本文统计了语篇中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纽约时报很好的利用了情态动词吸引读者注意力,表达了对人民币汇率过低的态度以及预测。  在语篇功能方面,作者分析了主位结构,通过对语料中语句的分析,得出大多数的主位(Theme)都是与中国相关的。强调为保持人民币的低汇率,中国违反了国际组织的规定;也强调低汇率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以及对其他国家的消极影响。  然后话语实践这一维度,作者试图解读这三篇语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部分阐明了美国以及美国媒体想要传达的社会公约: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经济安全,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美国对立的。  在社会实践这一维度,作者将探析新闻承载意识形态的原因。这个部分解释了美国新闻媒体就人民币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扭曲中国形象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过低影响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也想将国内经济压力转移到中国。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虽然新闻语篇往往被认为是中立和客观的,事实上,新闻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它再次证明,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因此,经济新闻受人意识形态的操控,另一方面,它的意识形态将也会作用于新闻读者,影响公众。纽约时报的这几篇新闻主要是为了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将人民币升值,同时也是希望争取更多的读者向中国施压。  最后,本文也希望通过这篇论文的分析能提高读者的批判意识,当他们阅读新闻报道,应该警惕被新闻语篇意识形态控制。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双关语在中英文广告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这一语言现象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注意,并纷纷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背景理论框架,探
在语用学研究领域,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霍尔姆斯,梅尔等代表的修复派考虑到语境的重要作用后从道歉功能上将其定义为冒犯者为了弥补自己的冒犯行
美国当代著名女小说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自1963年《北门边》发表,五十多年来笔耕不缀,一直活跃于美国文坛,至今获得了许多重要文学奖项和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其非凡的文学
拒绝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语用学等学科的发展,有关言语行为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拒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交往中经常被使用。对于拒绝言
我觉得只要你不是麻木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只要你每天都在思考,你会想明白一些事情,你也会困惑,这两方面加在一起,就是你自己的表达方式。你要宣泄一些东西。  宗宁  1984年生于内蒙古,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除了摄影,宗宁还将自己对艺术圈的感触写进侦探小说,说成相声,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艺术。  我的父亲是北京人,知青,插队到的内蒙古。我母亲就是当地的一个蒙古
近年来,尽管女性运动员在体育竞技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其在体育媒介中却并未获得公平的对待。目前国内外对英语体育新闻中性别定型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很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颇具魅力的语言现象和语用策略,客观、广泛地存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所表达的概念是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即所谓的“模糊概念”。人们对模糊现象的关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