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赋权法的配网接线模式优化研究与应用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将电能输送到用户的最后一环,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的影响都很大。而接线模式是决定配电网好坏的关键因素,若所选接线模式不适合城市发展需求,不仅影响当前配电网的供应能力,也会制约城市的发展。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佳的接线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国内外对于配电网接线模式的研究现状,总结国内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典型的接线模式,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地区。其次详细介绍了接线模式五个评价指标(可靠性、经济性、可发展性、可实施性、供电能力)的评价方法。再次分析了主观赋权法及客观赋权法各自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提出融合主、客观赋权法两者优点的综合赋权法,建立了最优权系数模型,将多指标的评价数据及利用综合赋权法得到的综合权重代入最优权系数模型中,得出不同预选方案的目标值,以目标值最小为判据选择出最适合于该地区的配电网接线模式。最后将综合赋权法运用到平度城区配电网接线模式的优化中,分别选择了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几种接线模式作为预选方案,利用平度城区配电网的现实数据得出不同预选方案的五个评价指标值,然后利用综合赋权法得出五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利用最优权系数模型进行求解,得出若采用架空线路则多分段两联络接线模式最适合平度城区配电网;若采用电缆线路则3供1备接线模式最适合平度城区配电网。为平度有关部门提供了两种接线模式供其选择,并给出了从网架现状逐渐过渡到最优接线模式的多阶段动态规划过程。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运用综合赋权法可以很好的确定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的权值,将这一方法应用到配电网接线模式的选择中,增加了评价指标的数量,所选方案更能满足主观和客观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来指导其他地区配电网接线模式的优化选择。
其他文献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作为对运行人员与设备检修人员的培训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供电部门的变电站培训及各高校的变电站运行维护类课程当中。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最大特点是其
本文全面设计了并联谐振超音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并联谐振逆变器的负载特性及控制目标,指出串并联谐振逆变电路是两种对偶电路,为这两种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对并联型谐振逆变器各种工作状态的分析,得出其必须工作在容性近谐振状态下才是安全可靠的结论。提出了一种零压启动的他激转自激方法;通过采用锁相环技术实现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自动跟踪和容性逆变角度的恒值控制;设计了适用于并联谐振型逆变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低电压大电流输出DC/DC变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动、静态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就低电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及其基于DSP数字模糊PID控制系统
可靠性理论是从十九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可靠性理论认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应力及本身的强度是呈一定的概率分布的,设计对象的可靠程度不仅受到所取安全系数的影响,还
针对目前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研究的焦点:如何提高电流调节的精度和减小转矩脉动,以及实现系统全数字化等问题,本课题采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 DSP控制器,提出了基于位置环、电流环和速度换的三闭环全数字无刷直流电机智能控制方案。 在研究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和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对导致电流脉动和转矩脉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转矩抑制和电流控制的方法。基于以上研究,采用在线自整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人们越发关注新能源。微电网是集中电网的重要补充,可以看作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具有较高的自控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对集中电网而言,微电网是一个可控的单元,而对用户而言,微电网又能提高电网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供电,从而降低电能使用成本。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由无源网络变成有源网络,原有的潮流分布和网络损耗均发生变化,对配电系统
使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Zr-1Nb-0.1Fe-0.05V和Zr-1Nb-0.1Fe(质量分数,%)的两种合金并制备成板材样品.采用拉伸试验及静态高压釜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合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