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鲢鱼肉挥发性物质与鱼肉肌球蛋白结合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鲢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其高蛋白、低脂肪、凝胶能力强的特点使之成为淡水鱼糜制品的首选原料。但长期以来,由于其鱼肉固有腥味,制约了其在鱼糜制品中的应用。肌球蛋白作为鱼肉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影响鱼糜质构特性,而且还影响鱼肉挥发性成分的释放。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肌球蛋白的凝胶特性,而对肌球蛋白与腥味物质的相互作用关注较少,因此,本论文对白鲢鱼肉挥发性物质与鱼肉肌球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白鲢鱼肉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加热温度下白鲢鱼肉以及鱼肉肌球蛋白相关指标的测定、不同因素处理对肌球蛋白结合能力的影响,采用圆二色谱对加热和冻藏处理后肌球蛋白与腥味物质结合后肌球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测定。主要结论如下:1、选取己醛、己醇、1-辛烯-3-醇、庚醛这4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作为白鲢鱼鱼肉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研究。2、加热会导致肌球蛋白的变性,降低鱼肉的营养价值和质构性能。在整个加热区间内,温度升高至50~60℃加热段时肌球蛋白已完全变性。3、肌球蛋白能够结合己醛、己醇、庚醛和1-辛烯-3-醇这四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同浓度肌球蛋白浓度下,肌球蛋白与4种化合物结合能力大小:庚醛>己醛>1-辛烯-3-醇>己醇。无机盐离子处理后的肌球蛋白对这4种挥发性化合物结合能力降低,在KCl<1.5mol·L-1、Na Cl<1.5mol·L-1、Mg Cl2<1.5mol·L-1、Ca Cl2<1mol·L-1浓度范围处理后的肌球蛋白能够促进四种化合物的释放。4、加热处理后的肌球蛋白能结合这4种挥发性化合物,而在70℃热处理后的肌球蛋白反而能促进己醛和庚醛的释放。加热后肌球蛋白对己醛、庚醛和1-辛烯-3-醇结合能力下降,对己醇的结合能力增强。冻藏后肌球蛋白对己醛和庚醛的结合能力减弱,对己醇和1-辛烯-3-醇的结合能力增强,己醛和庚醛与-18℃冻藏后肌球蛋白结合能力更低,己醇和1-辛烯-3-醇与-40℃冻藏后的肌球蛋白结合能力更高。5、转角单元并非是肌球蛋白在加热和加标后主要改变的构象。肌球蛋白尾部富含α-螺旋可能参与了与标品的结合。加热后的肌球蛋白与挥发性化合物结合后二级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在α-螺旋和β-折叠的变化。冷冻改变了肌球蛋白的构象,形成了转角。冷冻后4种二级结构单元都有明显变化,说明冷冻对肌球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要比加热大。
其他文献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目前临床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多发生于手术、长期卧床、以及感染或创伤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并发肺栓塞的可能。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血小板活化与深静脉血
国内语言文字学界提出"意音文字"说的学者,由于常把汉字中的"字"与表音、意音文字中词的书写形式对等,所以常常混淆字符的内在构形类别与字符记录语言的功能类别,造成对"意音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类型,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至今在治疗上尚无重大突破,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并研究其作用机制非常重要。本文
目的:探讨护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优越性及逆转心房心肌重构的作用。 方法:选择6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对照组(N=32)。两组患者2周内均
在大鼠造模试验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膝康注射液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将260例退行膝关节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用玻璃酸钠注射液为对照药,进行临床观察。
因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卫生保健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并非仅存在于我国。本文对美国的卫生保健及糖尿病护理的差距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医务
目的:探讨以清热活血法为主要组方原则的清热活血方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IL-1β、ICAM-1、PMNL、EAA、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及对梗死区病理形态学脑损害的预保护性作
<正>一、执教背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乱象丛生:一方面,阅读心态功利,"浅阅读""为考试阅读"等现象盛行;另一方面,阅读策略欠缺,面对不同的文体,缺乏有效的阅读路径。阅读文本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本科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观念,实践教
废旧锌锰干电池经过剖开、焙烧处理,去除汞和碳粉,再用硫酸浸取,滤液采用沉淀法分离锌和锰。锌和锰的回收率分别为94.5%和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