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心莲内酯资源丰富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本课题组关于穿心莲内酯的研究工作,拟以穿心莲内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两系列穿心莲内酯的衍生物,并评价它们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抗菌活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以寻找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首次发现7,8双键异构的穿心莲内酯(8),并通过NMR、IR和X-单晶衍射进行结构确证,进一步丰富穿心莲内酯的骨架结构。   2.基于7,8双键异构穿心莲内酯(8)的独特结构和异穿心莲内酯(7)含氧杂环的结构骨架,结合本课题组发现的一种温和条件下一步插烯缩合制备γ-亚基丁烯内酯的新方法,共合成了两系列,36个包含有γ-亚基丁烯内酯的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并通过NMR、IR和HRMS进行结构确证。   3.系列Ⅰ和系列Ⅱ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抗菌活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当在母核化合物7和8的15位引入芳亚基时:系列Ⅰ和系列Ⅱ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明显增加,其中化合物Ⅰ-5和Ⅱ-6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分别为5.32μM和7.83μM;它们的抗菌活性改变不明显,但系列Ⅱ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活性明显提高,尤其是化合物Ⅱ-8的IC50值为0.384μM;它们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也明显增加,其中化合物Ⅰ-7和Ⅱ-8的活性最好,对三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均在5μM以下。   4.通过上述研究工作,筛选出2~3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对下一步设计和合成更好活性的化合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基因疗法为治疗常规治疗难以治愈的遗传疾病和癌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基因治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于将遗传物质从血流转运至细胞质或细胞核的安全、有效的基因递送载体的开发。虽然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拥有很多吸引人的优点,例如安全性和易于制造的特点,但它们与病毒载体相比,由于受到细胞外基因递送障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基因转染效率低。为了规避基因传递过程中的各种障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智能”非病毒基因递送
通过回顾日本艺术教育形式所经历的转换过程,大致勾勒出日本的艺术教育状况。希望能借此增进人们对于日本艺术教育独特性的理解,检视日本现代艺术教育的特性,并找到未来日本
中国南海海洋生物中含有大量结构新颖且具有抗肿瘤、抗菌等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寻找高效低毒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的宝贵资源。本研究依据海洋化学生态学的研究思路,结合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南海蜂海绵属Haliclona cymaeformis和南海海绵Topsentia.sp.的化学成分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运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ODS)和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手段对
目的:中药复方抗癌散是临床应用多年的医院制剂,研究及实践证明抗癌散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研究发现,抗癌散不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但因其作用途径十分复杂,机制至今仍不太明确。本课题主要研究抗癌散皂苷类成分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抗癌散皂苷类成分对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正常肝细胞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