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环指蛋白180(Ring finger protein 180,RNF180)DNA的核心功能启动子序列(-192/+126)内的43个CpG位点甲基化状态,分析胃癌组织RNF180抑癌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区43个CpG位点甲基化状态与胃癌患者预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导致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关键性CpG位点,以期为胃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可靠标准。方法收集2003年4月~2007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并施行胃癌根治术的400例胃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组织库收集400例对应胃癌患者术后冰冻的胃癌组织,所有胃癌组织病理为胃腺癌,术前未行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提取胃癌组织DNA,利用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BGS)检测胃癌组织RNF180启动子核心序列区43个CpG位点甲基化状态。结果1.BGS测序法显示,400例患者抑癌基因RNF180核心功能启动子序列区发生甲基化的CpG位点数目呈0~43个不等,59例患者抑癌基因RNF180核心功能启动子序列区CpG位点无甲基化,341例患者呈现甲基化。2.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出甲基化的CpG位点数的Cut-off值,51.25%(205/400)的患者甲基化CpG位点数≥8,48.75%(195/400)的胃癌患者甲基化CpG位点数≤7。经单因素分析,T分期(P=0.012)、N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范围(P<0.001)、Lauren分型(P=0.014)、发生甲基化的CpG位点数(P=0.002)、-116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P=0.041)、-80 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P=0.045)、+97 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P=0.021)、+102 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P=0.037)、联合(-116、-80、+97、+102)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P<0.001)与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分期(P<0.001)、联合(-116、-80、+97、+102)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P=0.010)是胃癌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3.RNF180 DNA的核心功能启动子序列区发生甲基化的CpG位点数与淋巴结转移位置显著相关:RNF180 DNA核心功能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CpG位点数≥8的胃癌患者的胃外淋巴结转移率(49.76%,102/205)明显高于发生甲基化的CpG位点数≤7的患者(34.87%,68/195)(P=0.010);同时RNF180 DNA核心功能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CpG位点数≥8的患者比发生甲基化的CpG位点数≤7的患者有更高的联合(-116、-80、+97、+102)CpG位点发生甲基化的率(91.70%v 13.33%,P<0.001)。-80CpG位点发生甲基化的胃癌患者N3期淋巴结转移率(46.09%,59/128)比-80CpG位点未发生甲基化的患者N3期淋巴结转移率(35.66%,97/272)更高(P=0.024)。结论1.RNF180抑癌基因核心功能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重要分子指标。2.RNF180抑癌基因核心功能启动子区-116 CpG、-80 CpG、+97 CpG、+102CpG位点的甲基化在胃癌的形成发展中可能扮演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