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当前英语口语专业人才缺乏的社会现状,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特点,着眼于英语口语实用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研究以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围绕学生的口语学习问题,尝试将背诵法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应用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口语教学中,力图探明背诵对口语学习的有效性,以期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探寻出一种切合实际而高效的口语学习方法。 本研究综合了克拉申的输入理论、Anderson的ACT模型、McLaughlin的控制与自动化过程以及Bialystok的隐性和显性知识分类方法等多种理论,有机融合了语言学与认知学习理论知识,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研究过程围绕着三方面的问题来展开:首先是背诵对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否起促进作用,背诵对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的影响程度;其次是高职学生对背诵法的态度问题;再次是高职学生对背诵材料的偏好问题。 在研究方法的设计上,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以及实验研究法。整合了专著、学术期刊、学位论文、网络及学术会议资料等多方面的研究文献,从宏观上对国内外口语研究形势进行了总体把握;通过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深度访谈、半开放式问题呈现,全方位地了解了学生口语学习现状;同时,为精确调查背诵学习法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验,以等组前后测的实施方式获取了第一手数据资料,为保证数据分析的科学、合理,研究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进行了数据处理。 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合理选择背诵材料、科学安排背诵过程的基础上,背诵方法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而对口语表达三方面的作用各不相同,数据显示,背诵能明显促进表达的流利性,但对准确性、复杂性两方面作用并不明显。由此可见背诵法与口语表达三方面的作用是不平衡的。另外,在访谈调查中得到的结论表明,学生对背诵方法基本是持肯定态度。 论文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