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是处于文学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过渡期间的关键人物。他经历丰富,作品众多,其心理现实主义作品对后来的作家尤其是现代主义作家有重大影响。历史上他处于美国以及欧洲的工业革命时期,其作品反映出的问题仍存在于当今社会中。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以及作品中反映的问题都促使现代人去了解研究这位作家与他的作品。詹姆斯生于美国,成长期间经常游历欧洲。成年后再短暂逗留了法国后,定居英国,后加入英国籍,死后却葬在美国。他被评论家称为“一个没有国家的人”,即是对国家代表的文化缺乏归属感。本文以归属感为切入点,以《鸽翼》、《专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论证他对英美文化均缺乏归属感的基础上,探讨两部作品对理想环境、理想人际关系、理想自我的怀旧性建构。论文分为五个章节,包含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作家作品,即詹姆斯与《鸽翼》、《专使》,综述国内外对于这两部作品的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论文框架。正文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在进行相关理论的梳理后,分析作者对英美文化缺乏归属感的原因以及归属感缺失后作家在两部作品中的具体建构。其中第二章中是对怀旧策略的简单介绍,概念的起源,特点,以及作用。怀旧的概念起源于医学上认定,认为是一种思乡病。直至上世纪后半叶,社会学家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积极的、反思的、复杂的社会情感。现代从五个方面研究怀旧,认为怀旧具有情感性、认知性、时空性、层次性与策略性。它作为一种文化实践,能够提供理想的时空环境,提供社会妇纽带以及建构起生命意义。怀旧的起源于归属感的缺失,它的建构也能够弥补归属感的缺失。第三章分析詹姆斯在英美文化缺乏归属感的原因。对美国文化缺乏归属感因为:一美国缺乏文化底蕴;二是金钱成功观对詹姆斯自我的威胁;三是严格的性别角色规定使詹姆斯处于边缘化位置。对英国文化缺乏归属感原因有三点:一是社会等级制度缺乏包容性:二是物质主义导致道德败坏;三是英国传统影响下,外国人在英国永远是“他者”的地位。第四章分析《鸽翼》、《专使》中对于理想的环境、理想关系、理想的自我的建构,从而发现詹姆斯自己的理想的环境、理想关系、理想价值的建构。最后一章是结语:本文认为,詹姆斯的归属感的缺失是美国物质主义泛滥,英美文化排他性精英主义横行的结果,令他向往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理想环境、充满温情和包容和谐的人际关系,崇尚平等与真诚。他在文本中的建构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文学的想象性与抚慰作用。这些发现对深入理解詹姆斯后期作品的内涵、美国和英国文化的特质、以及与詹姆斯有相同世界背景的侨居作家作品建构有着较大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