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前日益加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全球变化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作为全球变化原因之一,自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十里长川流域、五分地沟小流域分别是堪称“世界水土流失之最”的皇甫川流域的一、二级支流,我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在此流域内开展了一系列水土流失的治理与科学研究工作。 本文以十里长川、五分地沟两流域为研究区,特别是借助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IKONOS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索了五分地沟小流域土地覆盖变化格局及其自然的影响机制。目的在于了解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了解人类开发改造土地的程度与合理性,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环境的规划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十里长川流域土地覆盖率已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格局。 从五分地沟小流域土地覆盖分析主要可以得出:动态分析表明,灌木林地、林地与草地是研究区的“敏感”或“热点”土地覆盖变化类型;从面积数量看,林地是研究区的优势土地覆盖类型,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土地覆盖类型分维数值远离1.5(未利用土地与水域除外),表明各土地覆盖类型的斑块形状较稳定,处于远离布朗运动的状态;景观破碎度指数与相对合理程度的计算、土地覆盖各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均反映出研究区各土地覆盖呈更加均匀化、离散化格局变化的趋势;不同坡度段上,耕地到林地、草地到林地和林地到草地的面积转换比率分别与耕地、草地和林地在不同坡度段的面积分布比率有较好的相关性;随时间推移,基于坡度段的土地覆盖类型及景观尺度的合理性指标测算结果增大,表明研究时段内五分地沟小流域土地覆盖类型空间配置逐渐向更加合理化方向演变。 但是,对五分地沟小流域内土地覆盖地形梯度组合格局研究表明,从水土流失角度看,该流域土地覆盖从坡顶到坡脚的格局并未呈明显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良性发展趋势,且坡面梯度上土地覆盖类型较单一;另外,该流域土地覆盖现状中,林地面积数量占较大比例,尤其是坡顶林地占较大比例,还有陡坡地有一定比例的耕地,等等。表明小流域土地覆盖现状中还存在不合理的格局,这也是以后研究及治理流域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