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土壤有机C质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产生的CO2浓度急剧上升和由此导致的增温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总碳库的46.3%,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森林转换使生态系统碳贮量下降的同时不断向大气释放CO2,近150年来全球因土地利用变化而向大气排放CO2的87%来源于森林变化。全球1m土层的有机碳贮量大约是陆地植被碳贮量的3倍、大气碳库的2倍,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为全球土壤碳库的73%,这些碳库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大气碳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森林碳吸存的研究由于土地利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极大的空间异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很难获知森林管理与更新对碳的影响。杉木作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优良速生乡土用材树种,其人工林面积占我国人工林面积的26.55%。大面积杉木人工林皆伐后全面火烧炼山营造人工林的更新方式是南方经营杉木人工林的主要营林技术之一。森林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来自于凋落物分解补充和累积,森林采伐和更新措施会对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土壤呼吸状况产生影响,但目前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的影响尚不清楚。有鉴于此,本研究选择本底条件较为一致,具有较强可比性的68年生老龄杉木人工林及其15年前部分皆伐后林地上再造林形成的15年生人工更新二代杉木林(皆伐火烧造林)和未造林天然更新形成的15年生天然更新杉阔混交林(皆伐未火烧)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碳库贮量、易变有机碳含量、土壤呼吸及各组分呼吸状况的差异,探讨亚热带地区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库质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为全球变化条件下亚热带地区森林经营方式的合理调整和碳汇能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较大影响。老龄杉木林砍伐更新为人工更新林和天然更新林均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且均与老龄杉木林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天然更新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人工更新林,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2)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有机碳贮量有显著影响,不同更新方式导致土壤有机碳贮量下降。与老龄杉木林相比,0-100cm土层天然更新林和人工更新林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别下降7.09%和13.27%,且与老龄杉木林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天然更新林土壤有机碳贮量与人工更新林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P<0.05),天然更新林0-100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贮量比人工更新林高7.13%。(3)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有较大影响。老龄杉木林更新为人工更新林和天然更新林后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与颗粒有机碳含量均下降,其中以人工更新林下降最为明显,与老龄杉木林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天然更新林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与颗粒有机碳含量下降相对较少,轻组有机碳含量与老龄杉木林和人工更新林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颗粒有机碳含量与老龄杉木林和人工更新林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4)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明显不同。老龄杉木林采砍更新为天然更新林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升高,更新为人工更新林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下降。天然更新林分别是老龄杉木林和人工更新林的1.42倍和1.72倍,且三种林分两两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5)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呼吸有较大影响。皆伐天然更新为天然更新林后土壤呼吸速率有所提高,年平均速率比老龄杉木林提高32.41%;而采用炼山人工更新为人工更新林后土壤呼吸速率有所下降,与老龄杉木林相比,人工更新林土壤呼吸速率下降22.23%。不同更新方式的两种林分之间,天然更新林年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人工更新林,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6)不同更新方式林地根系呼吸存在较大差异。天然更新林根系呼吸速率明显高于老龄杉木林和人工更新林,分别是老龄杉木林和人工更新林根系呼吸速率的2.14倍和2.02倍,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老龄杉木林与人工更新林之间差异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7)不同更新方式对枯枝落叶呼吸有显著影响。天然更新林枯枝落叶呼吸速率有所升高,年均呼吸速率比老龄杉木林高29.7%,人工更新林枯枝落叶呼吸速率有所下降,年均呼吸速率比老龄杉木林低33.8%,且天然更新林与人工更新林枯枝落叶呼吸速率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8)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无根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影响。由老龄杉木林更新为人工更新林和天然更新林后,两种林分无根土壤年平均呼吸速率均有所下降,人工更新林和天然更新林分别比老龄杉木林下降40.4%和38.4%,且与老龄杉木林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人工更新林与天然更新林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类型的遥感动态监测,是全面、及时地掌握土地资源状况的强有力的手段。传统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多是由人工调查来完成的,但人工土地利用调查费时、费力且效率
勒内·拉力克(Rene Lalique 1860-1945)是19世纪末20 世纪初法国又一个重要的玻璃艺术家、设计师。拉力克曾经是新艺术运动中最引人注目和最富有创造精神的珠宝制作家,后期他
本文就湖南省盆景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进行探讨,对湖南盆景形成自己清淡、雄浑的自然特色影响盆景艺术风格进行综合归纳总结。就其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湖
化肥的大量使用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草本植被过滤带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措施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实验分为土槽模拟冲刷实验和径流小区冲刷实验两部分。土槽模拟冲刷实验,采用锈蚀铁丝段代替草本植物茎秆,模拟其在植被过滤带中的分布,侧重考虑其物理阻滞和机械过滤作用,定量研究了不同宽度模拟植被过滤带对径流及径流中泥沙、氮和磷等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