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光旦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译介国外学术名著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译作不仅数量众多、选材广泛,同时这些译作带有译者明显的翻译风格。1944年出版的译著《性心理学》(Psychology of Sex:A Manual for Students)被誉为中西方性心理学研究相结合的典范,这部译著中近九万言的译者注和其他副文本成分的使用是这部译著的突出特点。本文以热拉尔·热奈特(GerardGenette,1930-)的副文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潘光旦译《性心理学》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热奈特对副文本的分类,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逐一梳理并考察潘译《性心理学》中各类副文本成分的内容、特点、功能,并从整体上分析这部译著的副文本调节原作、译作和目的语读者关系上的宏观功能。潘译《性心理学》的副文本类型多样,本文重点考察这部译著的出版商内副文本、序言、注释、后记这四类副文本成分,同时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在宏观层面上实现了四重功能:反映原作风格与特点、展现译作特点与译者思想、影响目的语读者理解与接受、折射目的语社会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