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叙事学的整体语境下提出了“修辞叙事”这个概念,主要探讨的是叙事作品中各种因素之间组织和结构的方法与规律。并以《红楼梦》为个案,从“叙述人”、“情节”、“人物”、“人物内部要素”等四个方面对其“修辞叙事”作了分析:(1)《红楼梦》的叙述人很复杂,由多个叙述人组成,在此情况下,作者将直接叙述人和间接叙述人组成了一个多元、多层次的叙述人系统,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中单一、集体化的模式,建构出一个多元、多层次、立体的叙述系统,为故事阐述提供多个不同的视角;(2)中国古代传统小说在组织“人物”和“情节”时会体现出一种“对联思维”,即会脱略“对联”的外在形式,让人物和情节像“对联”一样“一联一联”组织起来,构成了小说不同层面的深层结构,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3)《红楼梦》塑造了400多个人物,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错中复杂,不但有着种种社会关系、血缘关系、亲属关系,还有着某种非血缘、非社会学意义上的“修辞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单一的、单向的、一目了然的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往往是多向的、叠加的、一组一组地、网络式的,这些关系既承载着作者的构思与小说的意旨,也在情节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形成大系统中的小系统;(4)核心人物贾宝玉形象的内部是由多个形象依据一定内在秩序复合而成,形成了一个复合形象。就整个小说来看,《红楼梦》叙述的是一个“石头”的故事。石头在天地初开时就有了,后又演化为“神”,“神”托身入世,又演化出“人”和“玉”,真假(甄贾)宝玉。曹雪芹所要表达的就是“物”进化为“神”,“神”进化为“人”,“人”进化为一个力图摆脱一切外在束缚以求获得精神超越、独立、自由,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意义上的“人”的故事。石头的故事,是一个生命在不同空间的生存境况、生存追求、生存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论述了贾宝玉这个形象其内部是由多个形象依据一定内在秩序复合而成的。复合形象分则独立、合则整一,使得贾宝玉这一形象既深厚又高远,成为人类反观、反思自身的一面“镜子”。《红楼梦》的修辞叙事,可谓错综复杂、摇曳多姿,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网络,一笔多用、一石多面、互为修辞,“牵一发而动全身”,“曳之通体俱动”。这些被评点家形象描述的技巧,带着中国传统审美欣赏和审美创作的原生态,一旦抽象或剥离出来,就失去了它的原汁原味。本文试图从“修辞叙事”出发,以《红楼梦》为个案,研究《红楼梦》中各种组成因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和结构成为一个整体的。而深藏在这些技巧手段之下、支配这些方法的,正是作者的叙事精神和叙事原则。这应该成为我们分析《红楼梦》修辞叙事的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