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兴起,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模式成为了党和国家,基层组织、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多党合作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为我国基层民主协商运行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开始了摸索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模式,它是这种解决多种不同意见的民主的实现形式,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对如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创新。在国际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和影响力。自十八大提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模式的研究成为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基层协商民主的大众参与平等性、偏好转换合理性、公共利益导向性、程序公开协调性和监督评估制约性的要素分析,通过对我国的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对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协商发展现状的总结概括,用以分析我国的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模式。主要的运行模式有社区议事会、党政群共商共治、约请政府部门现场办公、村民理事会、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制度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室。通过对上述运行模式的阐释分析,可以看到其积极效果和不足之处。由此可知,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模式的实现价值和发展困境。根据发展优势与弊端,在完善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模式方面,进行了宏观方面系统性的设计和微观方面整体性的设计。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模式的发展前景和实现的复杂程度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