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优化城乡结构、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中国而言,全国城市化的重点在于农村城市化,关注农村城市化发展,进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国的县域经济本质上属于农村经济范畴,县域是“三农”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本文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宜兴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动因,探讨其作用机制,并针对宜兴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首先,本文对城市化的社会动力机制的相关经典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包括宏观角度即社会经济利益以及微观角度即个人利益两个方面,指出这些理论及模型对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但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应用是有局限性的。
其次,在评述江苏省宜兴市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剖析了宜兴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动因,重点从社会个体(年龄、性别、素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企业、政府)、社区以及社会关系(城乡迁移网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正向因素和阻碍城市化进程的负向因素。
第三,分析了宜兴人口城市化的模式,把县域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分为向小城镇、县城、区外转移及区外流入四种空间模式。然后在社会动因和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社会动因对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产业转移、人口空间转移(摆动式空间转移和永久性空间转移)以及农村空间地域结构演变与转换的作用机理。
最后,指出了宜兴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滞后、人口迁移带来的消极影响等,并提出了宜兴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和提高农民素质、制度创新等促进宜兴城市化进程的具体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