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明确了滨海旅游作为旅游业从观光型旅游向观光度假型旅游转变的载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三亚、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深圳和北海等滨海旅游目的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开始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我国不少滨海旅游目的地提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主动参与世界滨海旅游市场竞争。但相比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我国滨海旅游目的地旅游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是滨海旅游目的地突破国内市场的限制,实现旅游流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自由配置,最终成为国际性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过程。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具有普遍性、动态性、目标性、跨国性和复杂性等几个特性。调查结果显示,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影响因素体系包括国家宏观环境、国际市场环境、目的地基础条件、目的地管理和目的地支持条件5个大类共18项因素。其中,国家宏观环境包括国家开放政策、国家社会状况2项;国际市场环境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旅游企业3项;目的地基础条件包括区位条件、3S资源、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4项;目的地管理包括国际营销、旅游企业、旅游产品和旅游信息化4项;目的地支持条件包括国际交通条件、国际人才、服务设施、语言环境和居民素质5项。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国际营销、国际旅游企业、国际交通条件和目的地旅游企业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起决定性的影响;国家开放政策、3S资源、文化特色、生态环境、旅游产品、国际人才和服务设施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国家社会状况、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需求、区位条件、旅游信息化、居民素质和语言环境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影响较小。最后,本文以海南三亚旅游国际化为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在海南三亚旅游国际化过程中的动力表现和阻力表现,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