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场作为现代城市当中的一种典型社交场域,它附着、再生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人地关系。广场舞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不仅是一项城市休闲活动,也是一种有助于城市居民建立和改善都市社会关系、增强地方认同感的社会空间实践。广场舞作为一种空间实践不仅体现了现代都市人对于健康和运动的需求,也体现了他们在现代化冲击下克服孤独寂寞、渴望社会交往的精神需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单位制的解体和社会流动的加剧导致中老年人(广场舞群体主要组成部分)渐渐失去原来的熟人社区;另一方面,50、60后这一代人子女的减少导致“空巢”现象日趋显著,中老年人更加需要家庭以外的社会支持。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有机会通过网络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群组,进行现代社会的社群重建。社群的存在,让趋于分散的原子化的人群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渠道和希望与之互动的成员进行沟通,让互相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于广场舞群体来说,社交媒体成为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世界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关于社交媒体的使用与缓解孤独感的相关研究表明,技术逻辑极有可能使现实社会中孤独感的变化产生一种相对明确的趋势:加重或消弭。那么对于广场舞群体而言,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加重还是消弭了他们的孤独感?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个体孤独感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广场舞群体的个体孤独感与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之间的联系。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广场舞群体的个体孤独感为切入点,对个体孤独感动机与社交媒体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家庭、社交、情感和寻求发展四方面动机研究广场舞群体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个体孤独感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广场舞群体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对其应对孤独感的策略选择倾向进行预测,最后分析具有不同孤独感的个体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广场舞群体中,个体孤独感动机可以较大程度地预测社交媒体的使用程度,孤独感动机越强,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程度越高。另外不同的孤独动机影响着社交媒体的使用方式;在使用社交媒体时较多地分享传播媒介信息的人更可能积极地去排解自身的孤独感;被动地使用社交媒体,以接收信息为主的使用者,在应对孤独感的时候更加可能选择消极应对。访谈语料库的分析显示,家庭、自我发展是社交媒体使用的两个主要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