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LED由于其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等优点而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但是,利用蓝光芯片+黄色YAG荧光粉组装的白光LED显色指数低,为此,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红色荧光粉来提高显色指数,满足大规模日用白光灯的要求。本研究选择两类铕掺杂红色荧光粉为对象,研究合成方法及条件对其荧光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探讨低成本合成高效率红色荧光粉的新途径。CaAlSiN3:Eu2+红色荧光粉性质稳定,能被蓝色芯片与近紫外芯片有效激发。现行的合成方法一般是用惰性氮化物为原料,合成条件苛刻,价格昂贵;本研究选用活性较高的Al、Si、CaH2为原料,在1450℃、常压条件下成功得到了CaAlSiN3:Eu2+红色荧光粉,大大降低了合成温度。通过对不同煅烧温度下产物的物相分析,讨论了反应过程;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减少荧光粉中AlN杂质的含量,提高荧光粉的发光亮度。系统研究了煅烧温度、保温条件、Eu2+浓度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原料配比为Si:Al:CaH2=0.95:0.90:2,煅烧温度为1450℃,时间为6h。Eu2+掺杂浓度为5%时得到的荧光粉发光强度最高。YAG:Eu3+红色荧光粉与YAG:Ce属于同一类型的荧光粉,也能被近紫外和蓝光LED芯片激发,可用作LED及其它光电器件的红色荧光粉。高温固相法合成的温度要求高,导致颗粒团聚较严重、形貌不易控制。本研究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能够在较低煅烧温度下形成纯YAG相的前驱体碳酸钇铝铵粉体。采用IR、XRD、SEM等技术对所得沉淀的组成和过滤性能以及烧成YAG粉体的相纯度和颗粒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稀土硝酸盐为料液、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将料液加入到碳酸氢铵溶液中,控制反应最终pH在7.5左右,可以获得易于过滤的无定型沉淀。以这种无定型碳酸钇铝为前驱体,通过煅烧来制备纯YAG相所需的温度比沉淀陈化后的结晶碳酸钇铝作前驱体时要低200℃以上。在1100℃下煅烧得到了60nm左右颗粒均匀的类球形YAG:Eu3+荧光粉;观察到的发射主峰位于不常见的709nm处,Eu3+掺杂浓度为10mol%,助熔剂BaF2加入4wt%荧光粉发光强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