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聚合物基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元器件高集成和小型化的不断推进,在纳米尺度上获得对材料合成和加工性能的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对电介质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的介电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和制备具有高介电性能和机械柔韧性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对现代电子设备和电气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偏二氟乙烯-氯三氟乙烯(P(VDF-CTFE))作为柔性基体,采用钛酸钡作为高介电填充相,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复合材料。通过填料的表面改性和形貌改变两种手段来制备高性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和随后的氨解反应的两步过程,合成了以巯基端基终止的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PDFMA-SH)。然后通过“巯-烯”点击反应将氟聚合物接枝到BaTiO3(BT)纳米粒子的表面。制备了由核壳结构的PDFMA@BT杂化纳米粒子和P(VDF-CTFE)基体组成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含氟聚合物壳对填料分散性、填料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介电性能和击穿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化纳米粒子与P(VDF-CTFE)基质之间的强界面粘附力使填料更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同时,两种组分之间的优异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击穿强度并抑制介电损耗。(2)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高长径比的钛酸钡纳米纤维(BT NF)。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利用St?ber法制备了SiO2包覆的SO@BT NF核壳型填料,通过溶液共混和流延法制备了不同填料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形态和无机界面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击穿强度的影响。无机纳米填料形貌的改变对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有显著效果。其中填料负载量在10 vol%时,SO@BT NF/P(VDF-CTFE)纳米复合膜的介电常数为35.62,而BT NP/P(VDF-CTFE)为19.42,提高了近一倍。而且得益于纳米纤维的各向异性,低含量纳米纤维的加入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在BT NF表面涂覆SiO2后击穿强度增强效果更加明显。与未改性的BT NF相比,SiO2涂层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和介电损耗。
其他文献
石英由于其优异的热、力、光以及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光电器件以及微流控器件中。石英器件的生产包括单元部件的制作、组合以及整体测试等多个环节,
敦煌之所以蜚声海内外,盖因它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国际性显学——敦煌学的故乡。敦煌因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通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国际交通枢纽,使它成为通商口岸
农村金融体系发达与否关系到农业增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问题。而当前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正规的金融机构迫于成本和风险的压力,网点最低只能设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高铁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旅客运输方式。但是,高铁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许多高铁线路处于亏损状态。如何优化运营收益以保证高铁可持续发展成为
在半导体基光催化剂分解水中,担载合适的助催化剂对于提高光催化活性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选择Nin/α-Ga2O3(n=1-4)作为理论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来研究助催化
随着高速铁路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无线通信业务需求不断拓展,多种接入网共存的异构无线网络,成为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发展趋势。然而,既有铁路移动通信
红外图像是基于热辐射特性成像,在光线不足或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捕获到目标,但是对场景的细节及纹理信息表现较差;而可见光图像是基于反射特性成像,包含更多细节和纹理信息,
随着两岸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农业技术合作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高级阶段,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为大陆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平台。那么,台湾对福建农业FDI技术溢
森林是维持自然界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调查和保护是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为了获取精准的单木垂直结构信息,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
酰胺类物质是合成各类药物重要的活性中间体。酰胺键的联接不仅是蛋白质化学连接的关键,也是一些广泛应用的通用型合成聚合物的基础。生物体中含有多种酰胺类物质参与生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