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诺到期后业绩变脸原因及效应研究 ——以吴通控股并购互众广告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并购重组市场发展迅速,为降低并购失败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业绩补偿承诺成为并购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13-2019年在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发生的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并购重组事件中,近三成的标的公司未达成承诺业绩,完成承诺业绩的标的方中,半数以上在承诺期后第一年即发生业绩变脸,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效果并不理想。实现承诺业绩的标的方将业绩下滑时点“推延”至承诺期后,既避免了补偿差额业绩,又向投资者传递公司发展平稳的积极信号以稳定股价,但这样会极大的损害并购方利益,不利并购方长期发展。针对该现象,本文首先以目标设定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业绩承诺签订后诱发业绩变脸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并讨论了业绩变脸带来的后果,以吴通控股并购互众广告为例分析发现,互众广告在承诺期后发生业绩变脸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业绩目标设置不合理导致在承诺期内管理层的短视行为;二是互众广告有较强的独立经营权,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为避免触发业绩补偿协议,在承诺期内进行盈余管理达成目标业绩;三是承诺期后互众广告远管理团队的离开所引发的“子公司失控”。基于上述原因,业绩承诺到期后,之前“注水”完成的业绩不能维持,出现业绩变脸。进一步探究互众广告业绩变脸带来的影响,本文发现:首先,2018年度业绩预告披露的业绩变脸信息传递到资本市场,股票价格剧烈波动,引起短期市场反应;其次,标的方业绩变脸导致并购方计提巨额商誉减值,集团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再次,巨额商誉减值影响集团整体盈利水平和能力,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然后,利用托宾Q值分析企业价值变化发现,业绩变脸导致吴通控股市场价值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最后,中小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每股净资产下降,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本文的研究涵盖了并购事件的全过程,将研究视野延展至承诺期后的业绩表现情况,探究造成标的方承诺期后业绩变脸的原因并分析业绩变脸对并购方造成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几项建议,有助于企业意识到业绩承诺目标多元化的重要性以及支付过高并购溢价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希望相关机构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和责任落实制度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
其他文献
学位
自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国际关系趋于紧张,两国间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加之国内股票市场相关制度尚未完善以及部分投资者投资素质不高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股票市场剧烈波动,股票市值下降,大量股票的股价下跌,市场环境风云变幻,企业不得不面对日益加大的流动性风险,而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能为我国提供大量的税收资源,也为促进就业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股权
继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后,为了完善增值税制度,我国决定进行增值税深化改革,自此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018年5月和2019年4月两次降低税率的政策,给各个行业带来的益处受到高度关注。其中,制造业在这次改革中受益匪浅。改革开放至今,历经40余年,我国制造业的水平显著提升。然而,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所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近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金融业务结合范围越来越广,金融科技的概念也随之在我国兴起。在国家大力推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下,越来越多传统金融企业借助科技完成升级转型,金融科技类公司的数量也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看好。国家也针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多次出台政策措施,比如2014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金融科技服务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对金融科技的部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