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司制在我国的发展,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各种公司法律关系纠纷,其中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侵犯股东权利纠纷、股东责任承担纠纷、股权转让纠纷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股东资格确认问题。股东资格确认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焦点,是公正、有效的解决各种公司纠纷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立法中缺乏有关股东资格确认的具体规定,理论界对股东资格确认问题有很大分歧、存在多种判断标准,这导致审判中相同性质的纠纷却得出截然相反的判决,引发司法实践中的困惑。这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中尤为突出。因此,构建完善的股东资格确认理论体系,为司法实践提供统一和可操作的标准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股东资格纠纷案例入手,指出我国股东资格确认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实践困境;第二部分对股东资格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述;第三部分对确认股东资格的依据,即实际出资、实际行使股权、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工商登记等证据与股东资格确认的关系一一进行分析,并以相关案例佐证;第四部分对股东资格确认的不同标准进行评析,根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的原则,提出“形式证据优先适用,实质证据例外适用”的标准;第五部分则对实践中出现的隐名出资、冒名出资、挂名出资、瑕疵出资、干股股东、股权转让未办理变更登记等特殊情况下股东资格的确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最后提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制度构建与完善的几点建议,以期有益于公司法立法和实践,进而保护交易安全、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