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刀口法对固体激光器聚焦的高斯光束束腰半径进行了实验测量,以利于用Z扫描和泵浦-探测实验测量镁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利用Z扫描技术,以连续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功率在50kw/cm2的水平,波长532nm),首次研究不同镁掺杂(0.5mol%,0.7mol%,1.0mol%,1.2mol%)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获得了晶体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与双光子吸收系数等重要数据,并发现掺镁1.2mol%钽酸锂的吸收是饱和吸收,与掺镁0.7mol%和1.0mol%钽酸锂晶体的吸收系数符号相反。利用泵浦(514 nm)探测(633 nm)技术测量晶体的光致双折射变化研究光折变效应,发现:在不掺杂,掺杂0.5mol%,0.7mol%的MgO的近化学计量比的钽酸锂晶体中,都产生了光致双折射变化,且光致双折射变化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泵浦光的增大而增强;对掺杂1.0mol%MgO以上的晶体,当光强低于8MW/m~2时,几乎探测不到光致双折射变化,当光强高于8MW/m2时,随光强的增加晶体的光致双折射变化线性增加,但当关闭泵浦光时,光致双折射变化迅速消失,说明这是晶体的热光效应所致。结果表明,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掺杂MgO的抗光损伤(光折变)阈值在0.7mol%和1.0mol%之间。结合Z扫描实验和光致双折射测量实验,我们研究了近化学计量比MgO掺杂钽酸锂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测量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以及光折变效应对掺杂的依赖关系,结果对这种材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