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镁钽酸锂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刀口法对固体激光器聚焦的高斯光束束腰半径进行了实验测量,以利于用Z扫描和泵浦-探测实验测量镁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利用Z扫描技术,以连续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功率在50kw/cm2的水平,波长532nm),首次研究不同镁掺杂(0.5mol%,0.7mol%,1.0mol%,1.2mol%)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获得了晶体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与双光子吸收系数等重要数据,并发现掺镁1.2mol%钽酸锂的吸收是饱和吸收,与掺镁0.7mol%和1.0mol%钽酸锂晶体的吸收系数符号相反。利用泵浦(514 nm)探测(633 nm)技术测量晶体的光致双折射变化研究光折变效应,发现:在不掺杂,掺杂0.5mol%,0.7mol%的MgO的近化学计量比的钽酸锂晶体中,都产生了光致双折射变化,且光致双折射变化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泵浦光的增大而增强;对掺杂1.0mol%MgO以上的晶体,当光强低于8MW/m~2时,几乎探测不到光致双折射变化,当光强高于8MW/m2时,随光强的增加晶体的光致双折射变化线性增加,但当关闭泵浦光时,光致双折射变化迅速消失,说明这是晶体的热光效应所致。结果表明,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掺杂MgO的抗光损伤(光折变)阈值在0.7mol%和1.0mol%之间。结合Z扫描实验和光致双折射测量实验,我们研究了近化学计量比MgO掺杂钽酸锂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测量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以及光折变效应对掺杂的依赖关系,结果对这种材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他文献
虹桥交通枢纽是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自2010年3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效益。但随着虹桥枢纽交通功能的逐步开发,将
选用50只2月龄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5组,各组日粮的粗蛋白(CP)水平分别为14%、16%、18%、20%和22%,观察日粮粗蛋白对2—3月龄新西兰兔营养物质利用、肉质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3
选择6种家兔肠道内分离的正常菌株,对其生长曲线、耐酸、耐胆盐能力,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菌株中1株粪球菌开始生长较慢,其他菌株生长在4~6h都达到生长高峰,
高转速下的刀柄对夹持能力及动态刚度有很高要求,既要保证加工过程的安全,又要满足加工对象的质量要求。目前,普通高速液压膨胀刀柄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汽车等加工领域,
人们普遍相信,住在一起或是亲密朋友的妇女,会形成同时出现或同步的月经周期。我们从两个方面重新研究了这个现象。首先,我们收集了住宿舍的186名妇女一年多的月经周期资料,发现
饲料质量和营养平衡是广大养兔户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因为饲料质量差(特别是霉变现象严重)和营养不平衡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甚多,给养兔者造成极大的损失。饲料原料中出问题最多的是
微通道板(MCP)是二代以后的微光像增强器的核心组件,其各项特性参数对于微光像增强器的功能实现具有重要影响。而高精度纤维丝作为MCP制造工艺中极为重要的中间产品,其丝径精
电动自行车风雨天的安全行驶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刮大风时,有些行人会用围巾及风衣帽捂头盖脸,行走时视野势必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行人会加快脚步狂奔乱跑,往往难以顾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