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惰性建筑垃圾是建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合理的处理处置惰性建筑垃圾是我国当下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惰性建筑垃圾作为“潜在的资源”,其处理处置方式必然要走资源化的道路。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对惰性建筑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仍以露天堆放或填埋为主。为了有效提高惰性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其带来的环境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现阶段在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方面存在相关政策不系统和经济性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有效的激励各利益相关者对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由于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本文借助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以西宁市为实例,建立了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模型,并在不同的收费方案和收费与补贴相结合方案下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惰性建筑垃圾填埋收费标准过低,仅通过提高收费对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对承包商的填埋行为影响较大,而对资源化企业的回收再利用行为影响较为微弱,并不能有效的提高惰性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数量,也不能实现环境影响内部化的目的;引入补贴机制后可改善单一收费方案的局限性,有效的调动利益相关者对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的积极性,降低惰性建筑垃圾的填埋数量和非法倾倒数量,提高了惰性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数量,当收费与补贴方案为[30,20]时,填埋数量和非法倾倒数量降幅最大,资源化数量的增幅最大,到2040年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数量可提高7.562e+08 t,提高环境影响效益1.988e+009元,改善效果为548.36%,实现环境影响内部化的目的;此外,收费或补贴的经济性政策在对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并不是收费或补贴标准越高各利益相关者对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积极性提高的越多,分析发现当收费标准为30元/t,补贴标准为20元/t时,政策执行效果最佳。本研究成果可为西宁市惰性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中相关经济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