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冷快堆乏燃料组件厂内转运散热试验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x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钠冷快堆乏燃料组件在反应堆容器内的储存阱中冷却贮存2~3个换料周期后,需从堆容器内取出。从钠池中取出后,乏燃料组件将在氩气惰化的反应堆厂房内转运。乏燃料组件转运机由转运机构和导向管组成,为卸料过程中最复杂的机械结构。转运机的卡停故障会导致乏燃料组件长期暴露于氩气环境,衰变热会导致乏燃料组件过热。为了防止包壳破损而导致放射性泄漏,必须保证燃料棒的包壳最高温度不超过设计限值。本论文研究了乏燃料组件在氩气转运环境中的散热现象,对转运工况位置进行分析筛选出典型工况,开展转运机故障包络性工况下的稳态试验,即开展无导向管和带导向管两种结构下的稳态试验。为模拟钠池上方乏燃料组件卡停工况,开展无导向管全尺寸模拟组件换热试验。试验本体为169-棒全尺寸模拟组件,由组件盒、1根中心棒、156根加热棒和12根测温棒组成,中心棒兼具加热测温功能,加热棒加热功率通过4台多通道低压可调直流电源供给调节,测温棒不加热。试验本体被竖直放置于密封的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壁温可通过外部加热调节控制,通过向压力容器内注入氩气模拟反应堆厂房内工况。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波动范围在±20℃时,对模拟组件内部,特别是中心棒内的温度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对模拟组件内部进行换热机理分析可知,Manteufel换热模型在发射率属于0.3~0.35时较为准确。通过对模拟组件外部进行机理分析可知,对流换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对流换热份额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减小,且辐射换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知,提高材料发射率是降低模拟组件内热阻和最高温度最为有效的方式。为模拟转运室内乏燃料组件卡停工况,首先,开展带不同规格导向管缩放尺寸模拟组件换热试验,即:不规则导向管和规则导向管。缩放尺寸模拟组件为37-棒模拟组件,由组件盒、30根加热棒和7根测温棒组成,测温棒不加热。试验过程和模拟钠池上方工况的换热试验过程一致。其试验结果表明:不规则导向管结构下,模拟组件内温度场仍为对称分布,且与管状导向管结构下的模拟组件内温度分布相同,可使用管状导向管代替不规则导向管进行试验。而后,开展带导向管全尺寸模拟组件换热实验,试验过程中,使用管状导向管代替不规则导向管。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波动范围在±20℃时,对模拟组件内部,特别是中心棒内的温度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Manteufel换热模型在发射率属于0.3~0.35时仍然可信,提高材料发射率仍然是降低模拟组件内热阻和最高温度最为有效的方式。
其他文献
高校教师惩戒问题是当下社会的热点,但我国尚未对此形成完备的法律机制。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惩戒面临着适用规范混杂、惩戒主体权限不明确、程序不完善、救济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分析高校教师惩戒问题,须将其纳入行政法之视野,通过厘清高校惩戒所依据的各规范之位阶、区分各惩戒主体权限,同时兼顾程序正义和救济路径,进而实现高校教师惩戒法律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在燃气涡轮发动机中,涡轮入口温度是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在现代涡轮设计中,入口温度不断提升,高效冷却结构的设计是确保涡轮叶片乃至整个发动机寿命至关重要的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高压涡轮转子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叶片的气膜冷却结构形式及流动机理进行了研究,以寻求降低涡轮叶片表面温度的更为有效的冷却方案。首先本文介绍了扇形气膜冷却孔相较与传统气膜冷却孔的冷却机理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采用传统
在大功率密闭机柜的散热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传统风冷、液冷、半导体制冷及机械制冷等方式由于散热能力不足或能源消耗过高已不再适用,而微通道换热器环路热虹吸冷却系统具有出色的换热性能和更高的能效比,成为了大功率密闭机柜散热的最佳选择,对其开展深入系统的性能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微通道换热器环路热虹吸冷却系统实验平台,同时建立了蒸发器微通道管内流动沸腾换热三维流固耦合计算模型,以R245fa为实
幼儿自述:我特别喜欢踢足球,所以我选择了画足球比赛的场景,我尽可能地画出足球比赛激烈的感觉。运动员们你追我赶,非常享受绿茵场上的比赛。老师引导心得:在课上,我首先为大家播放世界杯足球赛的精彩片段,让他们感受足球比赛的激烈氛围,点燃他们的创作激情。然后,我帮助学生着重分析人物的动态特征,提示他们要注意运动员的表情和动作,特别是在运动时身体的主要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的状态,努力表现运
期刊
湿空气透平(HAT)循环以其高比功、高效率和低污染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湿化器是HAT循环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优劣对系统整体性能至关重要。湿化器内部的气液两相流动十分复杂,目前有关湿化器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利用进出口参数研究湿化器整体性能,对内部的流动过程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湿化器内部湿化过程,掌握气液两相间传热传质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湿化器性能,为湿化器设计和性能评价体系建立积累坚实数据基础。本文建立
大数据背景下,重构管理会计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建设案例库、素材资源库、仿真实训系统等优质数字化资源和爱课程、蓝墨云班等在线应用服务,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个性化、交互性的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与效益,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两相流广泛存在于核能、航天、石油、制冷等众多领域之中,由于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两相流相对于单向流有更复杂的流动和传热特性。针对两相流的复杂特性,能够准确测量空泡份额、相界面速度等两相流参数对研究两相流的两相结构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侵入式电导探针测量技术由于具有准确度高、经济型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两相流参数测量手段之一。本文设计制造了电导探针测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压力容器
众所周知,在燃气轮机发动机(GTE)的运行过程中,风扇叶片会受到周期性变化的力,从而产生振动弯曲和扭转应力。为了减小振动应力的大小,采用了带冠叶片平台,这显著改变了叶片和肩部整体的振动特性。在工作条件下,带冠叶片平台接触面之间零间隙,消除了最危险的第一种叶片弯曲振动形式。因此,平台表面几何形状的及时保存是风机可靠性和资源的重要条件。发动机在固定模式下工作时,叶片和叶缘的振动运动导致平台接触面的微小
钠冷快堆(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SFR)作为第四代反应堆系统的重要堆型之一,使用非能动停堆组件保证安全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共识。然而,在对非能动停堆组件落棒停堆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时。由于复杂几何、存在孔隙结构以及运动边界等问题的存在,传统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程序所使用的结构化网格或非结构化网格构建方法在解决该类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因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不受空间应用外部条件影响等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空间电源选择,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建立了锂冷快堆与布雷顿循环系统耦合的系统仿真平台。建立平台模拟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的过程分为2个阶段:反应堆物理计算;一二回路热力系统计算。物理计算采用MCNP程序,将计算得出燃料棒温度系数,多普勒反应性系数,平均裂变能量等关键参数,输入到RELAP5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