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孔识别是身份认证以及社会安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面孔识别的传统算法通常基于先验知识实现面孔和五官的检测和定位,然后充分挖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识别是身份认证以及社会安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面孔识别的传统算法通常基于先验知识实现面孔和五官的检测和定位,然后充分挖掘脸部的形态特征或梯度信息,最后利用模板匹配或深度学习等策略实现人脸识别。而事实上人类的视觉感知系统具有非凡的面部识别能力,纯粹从数学黑箱模型的角度来分析人脸与视觉神经工作机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因此本文构建一种基于(Leak Integrate-and-Fire,LIF)模型的动态神经元单元,使其具有敏感度和周边抑制等特性,并试图引入视觉神经通路的视觉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视觉感受野、方向选择、选择注意以及视觉信息流的神经编码等机制,从视觉感知的角度实现快速有效的人脸识别。论文研究工作和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视觉信息流传递和处理机制的面孔识别新方法。构建DOG感受野和Gabor多方向响应单元,模拟视网膜细胞和神经元节细胞,对视觉信息进行过滤。利用LIF神经元对视觉通路上的方向选择特征进行时空编码,对人脸的特征数据进行有效的提取和选择。(2)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注意机制的面孔显著性信息提取新方法。在人脸图像上计算局部区域信息熵,经过神经元的编码环节,根据神经元脉冲发放信息来定位图像中特征富集的位置,将方向选择特征增强为显著性图像。实验结果显示,通过选择注意机制可以有效定位输入人脸图像中信息丰富的区域,此外还抑制了周边噪声的干扰,提高了面孔识别的准确度。(3)构建了一种基于动态神经元(DLIF)模型的面孔识别新系统。考虑神经元之间树突和轴突的复杂连接结构对视觉信息处理和传递的重要作用,利用神经元的敏感度和周边抑制特性,动态感知输入区域的信息分布情况,并且刺激信号来源区域更大范围的外层信息将会对DLIF神经元的发放起抑制作用,全局信息的融合改变了面孔识别中简单利用局部信息的思路。实验结果优于经典的PCA人脸识别方法,识别率达到95.63%,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具有较好的面孔识别能力。
其他文献
在应急管理中,应急资源网络的有效运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急资源网络的有效运行不仅包括应急资源的合理储备,还包括应急资源的有效调度。本文从节点之间的关系出发,
盲源分离是指在信号的理论模型和源信号无法精确获知的情况下,从观测信号中分离出统计独立的源信号的过程。根据信号混合形式的不同,盲源分离分为瞬时混合和卷积混合两种基本
本文首先研究分析电机转子断条、偏心故障诊断现有常用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异步电机的结构原理对转子断条、偏心的故障机理从电磁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异步电机转子出现以上两类故障时,反映在定子电流中相应的故障特征。为采用电流信号分析法检测上述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针对异步电机定子电流信号频谱分析法对转子故障诊断时,转子断条和偏心故障特征分量容易受到基波分量的影响,难以准确诊断故障的情况,因此对传统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互联网与工业进一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工业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然而,由于此前人们的着重点在工业生产过程的产品上,多采用明文形式的协议和通用的操作
随着汽车油耗法规、排放法规、安全法规要求的提高和电子技术的进步,许多单纯的机械控制部分被电子控制所取代。在电子控制的配合下,产品变得更加人性化、简洁化、易于维修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海洋的探测与开发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海洋探测与开发主要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深海勘探、水下施工等作业。在深海观测作业中,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低压电力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线路之一,一直承担着输送电能的重任。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考虑低压电力线在传输电能的同时传输通讯信号,以使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
随着面向汽车电子控制器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复杂的汽车控制环境也对操作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庆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在
随着我国电力电网系统的高速发展,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及时分析掌握电网的电能质量水平,找出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因素,实时动态地监测电能质量指标,对电网的安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隐蔽信道能够在被监控的环境下传输机密信息而不易被发现,可能对网络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网络隐蔽时间信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