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博州地区为例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Emp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其他地区讨论“无人村”、“空巢老人”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因素的时候,新疆却面临着严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滞留的问题。如何高效率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新城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应该统筹兼顾采取多种方式、不同渠道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地转移。  博州地区现采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主要有三种:1、民间“经纪人”式的就地转移模式。2、政府组织的异地转移模式。3、村民自发选择的本地、异地相结合模式。博州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外出务工人员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低,工种单一。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有限、就业信息滞后。3、政府相关政策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到位。4、转移就业各部门力量分散,培训方式缺乏吸引力。  本研究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博州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结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从宏观数据看,通过对近十年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支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从微观数据看,文化程度不一定是促进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  本文在参照博州地区现有的模式体系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博州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1、按照本地区人口、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转移剩余劳动力。2、转移模式的选择须基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状况。3、劳动力的转移不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4、应当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注重乡镇企业的发展,构建农业产业综合化转移模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符合新疆博州地区特点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以入侵植物鬼针草为吸附材料,探究其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机制,并对鬼针草材料吸咐亚甲基蓝前后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00 mL浓度为100 mg/L的亚甲基蓝染料中,鬼针草最
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是拜耳股份公司生产的新型稻田除草剂,为了明确其在直播水稻田使用的除草效果以及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300 g/L
作为反垄断法领域仅有的两个指导性案例之一,79号指导性案例所涉及的搭售和公用企业都很有代表性.但是,在该案的分析中法院没有认识到独立的搭售品和被搭售品所包含的反垄断
期刊
在种一季稻区推广再生稻,使单季稻变成“双季稻”,能有效提高粮食总产、增加种田效益,对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种田积极性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湖南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