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传统微观审慎存在的缺陷,即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不足以表明金融体系整体的稳定,这其中极有可能积累着巨大的风险,而这种积累则有可能给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带来极大危害。基于此,宏观审慎政策被提出并付诸实施,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一起,决定着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而且宏观审慎政策包含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政策工具对最终目标的作用效果就是宏观审慎政策的传导机制,也是宏观审慎政策的核心内容,因此本文对传导机制展开研究,希望在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同时,提高我国宏观审慎政策传导机制的效果,为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探索。本文基于梳理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对关于宏观审慎政策及其目标、工具、传导机制进行了简单论述,认为虽然宏观审慎政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而且对于宏观审慎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定量研究。鉴于传导机制是政策工具通过一系列变量指标作用于最终目标,所以接下来对政策工具的类别进行介绍,并创造性的提出了传导机制视角下政策工具的重分类,然后每类工具下选择代表性的工具进行研究。而且由于金融稳定这一政策目标难以量化,使后面的实证分析部分难以展开,所以本文选择了房地产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其是当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唯一行业隐患,代表着现阶段中国金融经济是否安全稳健。最后,基于2008-2015年的月度数据作为为研究样本,本文分别通过VAR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资产类和资本类这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贷款价值比确实有助于降低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从而间接实现维护金融稳定这一宏观审慎政策目标,但其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因此必须及时作出调整;逆周期资本要求对于提升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水平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体现了对政策目标良好效果。最后,本文针对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分析分析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宏观审慎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