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l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在经历了早期的资源驱动、市场驱动之后,已进入形象驱动阶段,恰当的旅游形象定位是区域旅游开发的核心与灵魂所在。而现有研究对形象的本原问题及城市这种特殊的旅游综合载体形式缺乏深度理解,同时对城市旅游发展目的与功能存在误读,且对旅游市场及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缺乏触觉敏感性。鉴于此,进行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取了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结构要素,由此依据旅游形象生成流程,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重新解读,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一种人地互动的结果,它反映本真的城市现实景观形象—整合传播的城市旅游媒介形象—公众的城市旅游感知形象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其内核在于表达公众对旅游城市从资源具象到整体意象、再到情感归宿的心理感受和情境体验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结构三要素——客体景观形象、媒介传播形象及主体感知形象的多元优化路径进行专题研究,进而构建起一个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重庆市旅游形象提升研究的案例,诊断目前重庆旅游形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重庆旅游形象提升的策略框架及形象口号备选方案。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研究视角的创新:认为城市旅游形象的本原是要形成一种人格化的占据,并以唤起公众的情感认同为最终归宿。这种人格化的占据过程将经历从资源具象到整体意象、再到情感认同的发展阶段。城市是生动的人的城市,而不是沉默的景点的堆砌,高级发展阶段的城市旅游形象应当是一种凝聚了地方意象并能唤起受众情感认同与心理共鸣的城市精神的外化。其二,研究内容的创新:探索性地以情感化的城市意象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核心,从客体景观形象、媒介传播形象、主体感知形象三个层面构建起一个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模型,研究形象提升系统的人性化问题。文章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的关键是旅游吸引力的提升,而旅游吸引力的指归应当尊重旅游市场日益成熟化与多元化、旅游产业由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趋势,以意象化的情感认同来拓展形象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更具包容性和号召力的市场传播效果。其三,研究成果的创新:根据形象本原的情感化归宿的内核,本文提出以“性情重庆”作为重庆旅游形象的核心概念,根据中西方两种语言表达风格,设计出重庆旅游形象口号的两个备选方案。
其他文献
坡位是引起同一坡向不同位置林分生长差异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坡位对人工林林分生长影响的研究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林木生长量、林木生物量、林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推动了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小企业会计工作基础薄弱,缺乏应有的内控制度,以及小企业会计准则自身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妨碍了准则的顺利有效实
最近,在北京的街头.我们偶尔能够看到很多小贩兜售的立体画片,由于不同于一般印刷品,新颖别致的立体光栅片往往能吸引很多路人的眼球。在印刷行业中.立体印刷很特别,但却并不是很引
凤城市位于辽东山区,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71万亩。近年来先后被列为部、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市),保护性耕作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示范面积由最初的几百亩到
棉花是一种重要战略贮备物资,又是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经济作物。筛选适宜冀东早熟棉区的棉花新品种,可以为改善棉花的区域布局,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从试验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01~2007-05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32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结果并发症共20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准确判断,科学认识具有时代特征的"变"与"不变",做到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