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中大多数抗肿瘤药物被证实主要是通过凋亡途径杀伤肿瘤细胞,因肿瘤细胞对凋亡耐受,进而产生的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现象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大难题问题。因此,发现经由非凋亡途径来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的新型药物变得尤为重要。程序性坏死(programmed necrosis)不同于凋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途径。蟾蜍灵(bufalin)是从蟾蜍皮肤和腮腺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优良的抗肿瘤作用。有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蟾蜍灵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如胰腺癌细胞、肺癌细胞、胃癌细胞等发生凋亡。但是,尚未有文献报道蟾蜍灵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在电镜下发现经蟾蜍灵处理后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和T47D出现了坏死样的形态学改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在体外环境下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同时,我们希望本项研究能进一步了解蟾蜍灵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机制以及为临床中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1.通过MTT法检测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的死亡率,并进一步探究Nec-1、z-VAD-fmk及NAC对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的影响作用;2.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的死亡方式;3.通过Hoechst33342/PI双染实验观察蟾蜍灵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4.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乳腺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5.通过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6.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1等的表达。结果:1.蟾蜍灵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并且蟾蜍灵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受到Nec-1、NAC的抑制,相比之下,受到z-VAD-fmk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2.在形态学观察中,我们观察到蟾蜍灵能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坏死样改变;3.蟾蜍灵在诱导乳腺癌细胞程序性坏死的过程中伴随有大量ROS的产生,而这种现象能被Nec-1、NAC所抑制;4.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程序性坏死主要有RIP1及其下游相关的坏死蛋白分子所介导。结论:通过阐明蟾蜍灵的抗癌作用,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机制依赖于RIP11/RIP3/PGAM5信号介导的程序性坏死。RIP1是蟾蜍灵诱导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重要靶分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