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x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中大多数抗肿瘤药物被证实主要是通过凋亡途径杀伤肿瘤细胞,因肿瘤细胞对凋亡耐受,进而产生的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现象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大难题问题。因此,发现经由非凋亡途径来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的新型药物变得尤为重要。程序性坏死(programmed necrosis)不同于凋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途径。蟾蜍灵(bufalin)是从蟾蜍皮肤和腮腺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优良的抗肿瘤作用。有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蟾蜍灵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如胰腺癌细胞、肺癌细胞、胃癌细胞等发生凋亡。但是,尚未有文献报道蟾蜍灵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在电镜下发现经蟾蜍灵处理后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和T47D出现了坏死样的形态学改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在体外环境下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同时,我们希望本项研究能进一步了解蟾蜍灵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机制以及为临床中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1.通过MTT法检测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的死亡率,并进一步探究Nec-1、z-VAD-fmk及NAC对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的影响作用;2.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的死亡方式;3.通过Hoechst33342/PI双染实验观察蟾蜍灵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4.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乳腺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5.通过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6.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1等的表达。结果:1.蟾蜍灵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并且蟾蜍灵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受到Nec-1、NAC的抑制,相比之下,受到z-VAD-fmk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2.在形态学观察中,我们观察到蟾蜍灵能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坏死样改变;3.蟾蜍灵在诱导乳腺癌细胞程序性坏死的过程中伴随有大量ROS的产生,而这种现象能被Nec-1、NAC所抑制;4.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程序性坏死主要有RIP1及其下游相关的坏死蛋白分子所介导。结论:通过阐明蟾蜍灵的抗癌作用,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蟾蜍灵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机制依赖于RIP11/RIP3/PGAM5信号介导的程序性坏死。RIP1是蟾蜍灵诱导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重要靶分子之一。
其他文献
以果糖和对甲基苯磺酸为原料,通过聚合、双氧水氧化和浓硫酸磺化、碳化等步骤制备了磺化炭催化剂。FT-IR和TG-DTA分析表明:制备的磺化炭是一种富含磺酸基、羧基和酚羟基并具有
目的:探讨Heparanase基因过表达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1.应用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GBC-SD和GBD-SD细胞增殖能力。2.应用
动物疫病一直是畜牧业发展面对的重大问题,动物疫病不仅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更阻碍了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将分析动物疫病防控出现的问题,探讨疫病防控在畜牧业
目前畜牧养殖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百色凌云县为例,分析了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例中,自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可导致甲状旁腺素(PTH)的分泌过量而发生。本病在成年犬中少见,也不出现肾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继发症。本
利用水热法结合热处理技术,以In(NO_3)3、蔗糖和Na_2SO_4为原料制备了In_2O_3六边形微米片。微米片为立方相多晶结构,直径达到十余个微米、厚度仅有100~150 nm,内部多孔。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