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土壤渗滤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成本低、易于管理、处理效果好的优点,是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处理生活污水的措施之一。但仍存在除氮效率偏低、易堵塞、水力负荷小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推广。本研究基于目前主流土壤渗滤处理污水技术,提出通过强化改良人工渗滤土层来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根据酒泉试验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10.9 g/kg)和污水中氮为主要污染物(总氮TN、氨氮NH4+-N的平均浓度分别42.
【基金项目】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2-4-75)“利用柳树生态系统处理污水技术引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土壤渗滤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成本低、易于管理、处理效果好的优点,是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处理生活污水的措施之一。但仍存在除氮效率偏低、易堵塞、水力负荷小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推广。本研究基于目前主流土壤渗滤处理污水技术,提出通过强化改良人工渗滤土层来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根据酒泉试验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10.9 g/kg)和污水中氮为主要污染物(总氮TN、氨氮NH4+-N的平均浓度分别42.47 mg/L和33.49mg/L)的特点,进行人工渗滤土层改良试验。选取三种无机基质(沸石、膨胀蛭石、活性炭)进行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同时提出添加两种有机基质(草炭、菌渣)并进行不同粒径处理的等温吸附试验。利用无机基质和优选粒径的有机基质进行土柱模拟试验,分析污染物去除率,得出适宜酒泉地区的人工渗滤土层最佳配比,并进行中试试验和监测。得出结论如下:(1)以沸石、蛭石、活性炭为研究对象,土壤、石砾为对照进行的等温吸附试验中,五种基质对氨氮的理论最大吸附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蛭石>沸石>活性炭>土壤>>砾石,解吸率排序为:砾石>土壤>蛭石>活性炭>沸石。蛭石对氨氮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85 mg/g,解吸率为42.65%,是高氨氮污水吸附的最优处理。(2)对不同粒径的草炭和菌渣进行等温吸附试验发现,1mm粒径草炭处理对氨氮吸附最大量为1.9012mg/g,显著高于菌渣的1.1514mg/g,而两者对总磷TP的吸附量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0.413mg/g和0.433mg/g。说明菌渣可代替草炭用于高磷污水的吸附基质,高氨氮污水优选1mm粒径的草炭作为有机改良基质,也是土柱模拟试验的优选处理。(3)对比添加不同体积比草炭后土壤柱的物理性质变化,发现随着草炭添加量的增加,土柱中土壤的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均显著增加,土壤密度和渗透速率则随着草炭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添加草炭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均显著增加,但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和总磷的处理效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添加15%体积比粒径为1mm的草炭效果最优,既能保证最高的污水氨氮去除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渗透速率。(4)将室内试验优选结果进行中试试验,对系统污染物去除率进行三年连续监测发现,添加改良基质的系统对氨氮平均去除率可达到96.2%,对原土回填的CK处理提高了13.4%,进一步验证添加草炭和蛭石可以提高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率。基质系统对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92.5%和87.1%,比CK分别提高了19.3%和7.9%,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观测井中水质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的标准要求。以上研究成果为甘肃干旱地区土壤渗滤污水处理技术中人工渗滤土层材料的选择与工艺的改良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研究了磁电弹性叠层梁的静动力学特性、非线性屈曲及共振行为,重点讨论了梁的截面效应、材料铺层、温度荷载及电磁场荷载等因素对磁-电-力耦合响应的影响。以磁电弹耦合本构关系为基础,采用Hamilton原理分别建立了均匀磁电材料变截面梁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多物理场环境下磁电弹性叠层梁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指数变截面磁电弹性梁的强迫振动问题,重点关注了截面效应对磁-电-力耦合响应的影响;得到了以Gree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作为城轨交通中经济、实用、高效、安全的快速轨道交通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高架桥梁的快速发展,大跨度钢桥由于其跨越能力强、空间整体性好、抗扭刚度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大跨高架桥设计者的青睐。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内建设用地十分紧张,许多大跨钢桥需直接靠居民建筑而修建。因此,当列车通过钢桥时产生的噪声问题显著,对沿线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重庆千厮门大
砂轮(磨石)式钢轨打磨是去除钢轨轨头病害、修复廓型的最重要措施之一。磨石理化性能直接对标打磨车打磨效率与钢轨表面质量,进而影响钢轨全寿命周期服役性能。目前,国产钢轨主动打磨磨石存在耐磨性差、打磨效率低、易烧伤钢轨等严重问题且无相应的技术储备;钢轨高速打磨磨石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因此,开展磨石性能调控与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重大工程应用价值。鉴于线路钢轨打磨试验具有不可逆且高风险、高投入
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的研制,对弓网匹配关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技术要求。不同运行条件、不同服役环境下的弓网匹配技术,是高速列车系统技术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营的重要条件。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精细化的列车-受电弓-接触网-气候环境耦合的弓网动力学仿真方法。围绕列车在复杂服役环境下运营时弓网动态作用规律,从宽适应性的车弓网匹配技术,环境温度变化时弓网系统受流性能的演
随着大都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由此派生出的出行需求日益增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等,简称公交)作为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网络不断扩张,出行量也在不断增长。公交出行预测不仅是面向公交系统运营与管理,提高大运量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公交网络规划和政策评价的关键技术。本论文主要关注公交出行预测中基于发车频率的公交网络分配理论,旨在研究出行者如何依据阻抗来进行路
多频次、高时效性的物流配送是现代城市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客货运需求的增长与道路资源的紧张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配送及时性。而地铁网络已初具规模,有较大的运输能力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探索基于地铁的城市配送网络系统十分必要。该网络系统存在五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一,衔接地铁网和道路网的转运点如何选择?第二,城市配送货物如何合理分配给转运点?第三,城市配送货物如何合理分配给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