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起重机事故超过起重机事故的一半。虽然万台设备事故起数与万台设备死亡率这两大重要安全指标整体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建筑起重机的事故起数却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建筑起重机事故的预防研究显得非常重要。随着行为安全的理论方法不断更新与完善,越来越多的安全从业者选择将该方向上的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能更好的预防建筑起重机事故,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取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作为事故预防的工具,并结合相应的统计方法对70起国内建筑起重机事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分析70起事故样本找出所有的不安全动作,形成所有不安全动作库;然后对建筑工程不同组织内部的不安全动作进行归类;紧接着找出关键岗位责任人员的不安全动作,确保责任到人;最后对发生次数较多的不安全动作进行统计,找出其变化规律,运用事故预防系统进行安全培训教育。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2012-2016年间,全国建筑起重机事故起数呈现波浪形缓慢上升,2016年达到最大峰值,为56起,其平均发生次数占起重机事故的比例高达59.13%。全国较大及以上建筑起重机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波浪形上升,并在2014年同时达到最大值,为12次和36人,占建筑事故的比例分别为25.56%和23.48%。在2012-2017年间,吉林省建筑起重机事故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事故起数在1~5起之间波动。(2)将不安全动作的类型分为了9小类,研究得出了建筑起重机事故的所有不安全动作库。70起事故中的不安全动作一共有526次,其中不安全行动(VA)出现了360次,不安全操作(VO)出现了127次,不安全指挥(VC)出现了37次,其余6类不安全动作均未出现。(3)为了方便实际使用,对所有的不安全动作在附表1中进行了编号,同时针对建筑工程不同组织内部的不安全动作也建立了相应的不安全动作库并加以分类。建筑工程不同组织内部有建筑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建筑监理单位。建筑施工单位不安全动作一共发生416次,分为12大类,其中发生次数超过20次的不安全动作有“索信号工无证上岗”、“信号指挥不明违章起吊”等。建设单位不安全动作一共发生55次,分为3大类,其中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发生次数为16次。建筑监理单位不安全动作一共发生了53次,分为4大类,其中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旁站监理人员安排不合理或未旁站”、“未及时要求整改或要求暂时停止施工”这两项,发生次数均为8次。(4)对建筑工程不同组织内部的不安全动作责任者进行研究并将人员层次进行划分。高层管理人员有项目经理、生产经理、项目负责人和总监。中层管理人员有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总监代表。现场管理人员有安全员、班组长、安全管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现场作业人员有项目一线作业人员。施工单位不安全动作责任者发出不安全动作次数最多的是安全总监和一线操作员工,发生次数均为218次,占比都是19.95%。建设单位不安全动作责任者发出不安全动作次数最多的是项目负责人,发生次数为50次,占比都是84.13%。监理单位不安全动作责任者发出不安全动作次数最多的是总监,发生次数为74次,占比是47.13%。在人员层次方面,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发出不安全动作的次数最多,发生次数是362次,占比为33.11%。建设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发出不安全动作的次数最多,发生次数是50次,占比为84.13%。监理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发出不安全动作的次数最多,发生次数是74次,占比是47.13%。(5)为了使培训方式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研发团队开发出了事故预防培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