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镁是活性金属,在熔融状态下氧化快,容易燃烧,传统的成形方法难以控制,而采用半固态成形,液相比例小又能低温作业,氧化燃烧的危险性明显减少,半固态加工技术是近年来金属成形加工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与传统的铸造工艺相比,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突出的特点是易于近终成形,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和节约能源。另外,可以减少宏观偏析、防止内部缺陷,减少气体夹杂,降低气孔率,从而提高成形件的性能。同时还能减少对模具的热冲击,有利于提高模具的寿命。因此,综合半固态加工技术的特点和镁合金的优缺点,开发适合半固态成形的镁合金材料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Al是镁合金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合金化元素,在Mg-Al合金中加入Cu可改善铸件的韧性及固溶处理特性,可在室温和高温下表现较为良好的力学性能。Cu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Mg-Al合金的固相线温度,能够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固溶处理,使较多的合金化元素固溶于合金基体中,增强了随后的时效强化效果,而且Cu还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延展性。因此,本论文选取不同Cu、Al含量的9种合金作为试验合金,利用等温热处理法制备半固态浆料,观察并分析其半固态非枝晶组织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等温热处理,Mg-Cu-Al合金枝晶状组织均有熔断并向球状组织转化的趋势,但Cu、Al元素含量的不同使得组织形态差别较大,对9种Mg-Cu-Al合金的半固态重熔非枝晶组织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Al含量相同时,随着Cu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半固态重熔组织中的初生固相颗粒的平均等积圆直径逐渐减小,而当Cu含量相同时,随着Al元素含量的增加,初生固相颗粒的圆整度逐渐提高,即形状系数逐渐减小。本试验得出最佳的Cu、Al元素含量各为5%、5%,即Mg-5%Cu-5%Al合金相对其他合金具有较好的半固态非枝晶组织。比较Mg-5%Cu-5%Al合金在不同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下的组织照片,可以得出:在不同的保温温度下分别保温15min时,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初生固相颗粒的平均等积圆直径逐渐减小,形状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固相率也逐渐减小;在600℃进行不同时间的保温处理,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组织的转变过程为:小碎块组织+近球形组织—球状组织—粗化的球状组织,从15min到60min的保温过程中,初生固相颗粒的平均等积圆直径逐渐增大,形状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综上所述,在600℃保温15min后得到的半固态初生固相颗粒的平均等积圆直径为47.40μm,形状系数为1.34,固相体积分数为48.93%。当等温温度达到610℃时,Mg-5%Cu-5%Al合金随保温时间延长枝晶状组织已不再存在,但非枝晶组织并未球化,只是出现极少的(近)球形颗粒,初生固相颗粒的形态各异,保温时间达到45min时组织已全部转变为液相,通过组织比较,Mg-5%Cu-5%Al合金的最佳半固态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分别为600℃、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