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耐电晕薄膜研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baid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芳香族聚酰亚胺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尤其在高温的环境中,如高耐电性能、强力学性能和高耐辐射性能,其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微电子领域。近年来,随着电机工业的迅速发展,高频电机与高压电机相继出现,这对电机用绝缘材料的性能要求达到了新的水平,不仅仅是高的机械强度、高模量和热稳定性,对耐电晕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成了性能指标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纯聚酰亚胺的耐电晕性能比较好,但在应用中还远远不够。无机材料比有机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电晕性,故高聚物与无机材料之间的纳米复合,将有望提高高聚物的耐电晕性。目前,在高聚物/无机纳米杂化材料耐电晕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还不多。本论文制备了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耐电晕薄膜,研究了其结构、形态和性能,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及 4,4’-二氨基二苯基醚(ODA)为基本原料,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聚酰胺酸(PAA)溶液。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能很大,易团聚和二次团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超声机械共混法,使球型nano-SiO2、孔型nano-SiO2和nano-Al2O3均匀分散在聚酰胺酸胶液中,按照一定工艺要求制备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薄膜。红外光谱(FT-IR)表明高聚物与纳米粒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杂化薄膜中无机纳米粒子分散均匀,且平均粒度在30nm左右;耐电晕实验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纳米SiO2杂化薄膜比未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耐电晕性好,而且随着纳米SiO2含量增加其耐电晕时间增长。另外,本文还对耐电晕老化机理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分析。
其他文献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得分与排名进步明显,但在制造业领域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税收负担重和行政审批程序冗长繁杂等问题.为继续提高
期刊
本文利用对外部羟基保护的方法成功将线形氟碳链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内部羟基反应,合成了内部以线形氟碳链为臂的内部亲油外部亲水的氟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并通过核磁共振
论文介绍了TiO_2薄膜光催化和亲水性的研究背景、自清洁特性和原理,比较了各种TiO_2薄膜的制备技术和方法,并对其光催化和亲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提出结合浮法玻璃在线,以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制备N掺杂TiO_2薄膜的实验目标。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TICl_4和O_2为先驱体,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制备得到具有一定光催化性和亲水性的TiO_2薄膜,并且以N_2O作
3月11日,中国科协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应急科普机制,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言献策.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座谈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
期刊
针对镁基储氢材料吸放氢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能差等缺点,本文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镁基超细粉,再结合原位钝化或化学镀法,获得了氧化物包覆的Mg-Y2O3、Mg-Y、Mg-Ceoxide、Mg-Ce超细粉和金属包覆的Mg@Ni,Mg@Fe,Mg@Ti超细粉,并采用ICP、XRD、TEM、PCT、TG-DSC/DTA等分析手段对粉体的成分、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吸放氢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对氧化物包
目的 探讨现代战争条件下战场高发致命伤类型和临床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为战时时效救治、分级救治提供依据,更好的挽救伤员生命.方法 现代战争战场高发致命伤情分析以现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