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Co-HEMA)栓塞兔VX2肝肾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man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经动脉栓塞实质脏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应用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经动脉栓塞6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肾脏,总结该栓塞剂的使用要点,观察其和导管的相容性。术后分别于急性期(栓塞后1-3天)和慢性期(8周、12周)复查血管造影观察有无血管再通,CT平扫观察栓塞剂沉积和肾脏形态。光镜观察栓塞血管内及周围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6只兔单侧肾脏均成功栓塞并存活。栓塞术后检查微导管,见导管完整、内壁光滑、无栓塞剂粘附。复查显示栓塞剂在肾实质内沉积良好,栓塞血管无再通。急性期处死3只,栓塞血管内膜完整,无坏死,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肾小管呈灶状坏死;慢性期处死3只,肾小球、肾小管大量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结论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在X线下显影良好,黏度低不粘管,兼容常用市售微导管并易于注射,栓塞效果稳定持久,血管无再通,适于栓塞实质脏器。目的应用CT引导下“体外预装示踪一步植入技术”行兔VX2肝肾肿瘤模型制作,并尝试应用皮下组织块注射法行皮下荷瘤兔模型制作。方法应用16G胸穿针为导引针(16G, 8.5cm),将18G穿刺针芯尖端磨平做为探针,并标记位置使其头端长于穿刺针头端1cm。首先经针尖逆行装填长约3mm的明胶海绵条,并用0.3ml对比剂浸润,后经针尖逆行装入1mm×1mm×3mm组织块1条,然后将针尖擦拭5-10次,完成组织块体外预装。肝肿瘤种植于肝左叶外侧段,肾肿瘤种植于肾下极。肝肿瘤种植采取仰卧位,肾肿瘤种植采取俯卧位。3%戊巴比妥耳缘静脉,全麻后CT扫描定位设计进针路线,直接应用预装的穿刺针穿刺靶器官,CT扫描针尖位置良好,经针尾端插入探针至标记处,5s后将穿刺针及针芯缓慢整体拔出,并按压30-60s。再次CT扫描复查高密度明胶海绵位置。2周后增强CT扫描随访是否有肿瘤生长。3周及4周再次增强CT扫描检查了解肿瘤变化。取2只实验兔,选择背部皮下为肿瘤种植部位,将1mm×1mm×3mm组织块2条至于装有3ml盐水的10ml注射器乳头内,连接20ml注射器针头(18G, 38mm),进入皮下后将皮肤挑起,快速将组织块推入皮下,10天左右触摸种植部位是否有肿块生长。结果术后即刻CT扫描,种植部位表现为肝内或肾内结节状高密度影。肝肿瘤造模10只,成瘤10只,成功率100%, 肾肿瘤接种12只,成功11只,成功率91.67%,所成肿瘤均为单发肿瘤,无肝外及肾外种植转移,成瘤部位与高密度明胶海绵部位基本一致。2只皮下荷瘤兔模型制作成功,2周后可触及皮下结节,3周后肿瘤明显生长,可完整剥离,表面光滑,质韧,中心坏死区少,肿瘤剥离后随访3-4周,无其他部位转移瘤发生。结论CT引导下“体外预装示踪一步植入技术”行兔VX2肝肾肿瘤模型制作方法便捷,成瘤率高,术后即刻可显示肿瘤种植部位是否理想,明胶海绵显示部位与肿瘤生长部位基本一致。可应用组织块注射法行皮下荷瘤种兔模型制作,3周后肿瘤可完整剥离,荷瘤兔可健康存活,瘤组织质韧,坏死少,是理想的肿瘤组织块瘤源。目的评价经兔隐动脉置管行兔肝肾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股动脉入路比较,探讨其替代股动脉入路的可行性。方法VX2肝肾肿瘤荷瘤兔24只,8只经股动脉置管,16只经隐动脉置管。观察隐动脉体表分布及变异。分离动脉,22G套管针穿刺血管,置入0.018英寸微导丝及5F微穿鞘,连接Y阀完成鞘管置入。DSA测量隐动脉、股动脉及髂动脉直径。分离动脉耗时定义为消毒开始直至动脉完整游离,将2根缝线穿过动脉分别置于游离血管两端所需时间。留置鞘管耗时定义为从穿刺血管开始直至鞘管成功置入所需时间。比较两组游离血管耗时、鞘管置入耗时、成功率及置入长度、切口感染率、跛行发生率。结果91.67% (22/24)兔体表可观察到明显的隐动脉。两组均成功置入鞘管。隐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游离血管所需时间、鞘管置入长度、切口感染率、术后7天及14天跛行发生率分别为(367.30±37.30)s vs(978.20±156.30)s、(20.20±2.60)mm vs(58.60±9.50)mm、0 vs37.50%, 6.25%vs 62.50%、0 vs 25%,5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鞘管置入所需时间及术后1天跛行发生率分别为(42.80±9.90)s vs (43.60±7.0)s, 70% vs 100%,2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隐动脉、股浅动脉、股总动脉、髂外动脉及髂总动脉直径分别为(1.29±0.12)mm,(1.91±0.27)mm,(2.18±0.15)mm,(2.22±0.13)mm及(2.39±0.15)mm。结论兔隐动脉位置表浅,变异率低,管径可置入5F微穿鞘管;经其置管便捷省时,创伤小,并发症低,可取代股动脉做为兔肝肾动脉介入治疗的常规置管路径。目的探讨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栓塞兔VX2肾肿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CT引导下“一步示踪技术”制作兔肾VX2肿瘤模型,3周后行肿瘤栓塞治疗。将少量羰基铁粉与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混合,栓塞1只肾肿瘤模型,术后即刻取材,行亚甲蓝及HE染色,观测栓塞剂进入血管的直径。余肿瘤模型应用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分别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及荷瘤肾整体栓塞,术后1天,3天CT平扫观察栓塞肾脏变化,术后1周、2周及6周增强CT扫描观察栓塞肾脏改变,有无复发及肺转移。发现肺转移处死取材,病理检查观察栓塞肿瘤的变化。结果造模12只,成功11只。混有羰基铁粉的栓塞剂亚甲蓝染色显示为深蓝色,HE染色显示为褐色或棕黄色,其可进入30-150 μ m的肿瘤供血动脉内,静脉血管内未观察到栓塞剂。超选择肾动脉栓塞及荷瘤肾整体栓塞各5只。术后即刻CT扫描,栓塞剂沉积于肿瘤周围区,为高密度,术后第1天周围区密度降低,肿瘤中心区密度升高,术后第3天肿瘤与正常肾密度无差别,但出现肿胀改变。术后1周及2周增强CT扫描,超选择栓塞实验兔栓塞区表现为密度均匀的无强化区,但均可见残余瘤,主要位于肿瘤交界区及肾包膜下,大体标本证实肾包膜动脉参与残余病变供血。荷瘤肾整体栓塞实验兔增强扫描肾脏无强化,术后观察6周无复发及肺转移,大体标本栓塞肾体积变小,病理显示肿瘤及邻近肿瘤的肾包膜完全凝固性坏死。结论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可用于 VX2肾肿瘤的栓塞,其能进入30-150 μ m的肿瘤血管内,若将肿瘤供血动脉及邻近的正常动脉完全栓塞,可使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目的探讨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栓塞兔VX2肝肿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16只兔VX2肝肿瘤模型,1只用于栓塞剂栓塞血管水平的检测,余分为A、B、C 3组,各组5只。A组肿瘤最大径≤1.5cm时栓塞,B组最大径≥2.5cm时进行栓塞,C组为对照组,用于观察兔VX2肝肿瘤自然生长及转移情况。应用CT随访观察栓塞剂的变化及有无肝肺、淋巴结转移,检测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随访6周,无肝、肺、淋巴结转移定义为完全栓塞,处死取材行病理学检查;术后发现肝、肺或淋巴结转移,自然死亡后取材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羰基铁粉示踪的栓塞剂亚甲蓝染色显示为深蓝色,HE染色显示为褐色或棕黄色,可栓塞30-300μm的肿瘤供血动脉。A组术后即刻扫描肿瘤周边高密度,术后第1天肿瘤周边密度减低,中心区密度升高,术后第3天肿瘤肿胀,密度低于正常肝组织。3只完全栓塞,病变缩小周边钙化,2只出现转移,但肝内栓塞病变缩小。生存期(49.2±12.2) d。病理显示肝内肿瘤完全坏死区,周边可见机化组织包裹,坏死肿瘤及周围机化组织内可见栓塞剂。B组术后CT表现与A组近似,但均于术后1周随访期间发现肝、肺或腹腔淋巴结转移,生存期(35.4±3.7) d。病理肿瘤周边可见活性病变,坏死区与残余肿瘤区界限清楚,坏死区为凝固性坏死。C组肝种植瘤逐渐出现坏死及肝内肝外转移,出现食欲差、消瘦、退毛等恶病质现象,生存期(34.8±6.3) d。A、B两组术前术后未用保肝药,术后转氨酶逐渐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1周后逐渐好转,2周基本恢复术前水平。结论HEMA共聚物液体栓塞剂可用于兔VX2肝肿瘤的栓塞,其能进入并长期滞留于30-300 u m的肿瘤血管内。对于血供丰富的小肿瘤该栓塞剂可将供血动脉完全栓塞,使局部肿瘤完全坏死;对于较大的肿瘤,也可应用该栓塞剂进行姑息性栓塞,使肿瘤部分坏死。
其他文献
为初步探究水体中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匙吻鲟内源营养期及混合营养期仔鱼抗亚硝酸盐胁迫能力的影响,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仔鱼溶菌酶(LZM)、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产检的8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等分为研究
背景:乳腺肿瘤是女性第一大癌症,也是母犬身上最常见的肿瘤病。而肿瘤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胞外核苷酸酶CD73在癌症转移等发展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
工程预算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经济评价依据,其结果的准确性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对预算的管理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概述了工程预算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工程预算中存
介绍中医诊断信息数据元的概念,从识别对象类、构建诊断信息模型、提取数据元、提取结果4方面阐述中医诊断信息数据元提取过程,本研究数据元提取兼顾中医诊断理论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