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Ilizarov牵张技术治疗双侧小腿短缩畸形和四肢长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第一部分对1995年6月至2011年6月间采用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治疗的520例双侧小腿短缩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小腿同步动态弹性延长器、内外结合技术和纵S形截骨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对2004年6月至2012年3月期间采用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的115例骨缺损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短缩加压结合牵张和骨节段延长两种骨延长方式的临床疗效。计算所有患者的矿化指数,按照Paley的分类标准记录所有的并发症,并建立肢体延长和骨缺损两个数据库。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对两个数据库的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年龄和延长幅度、骨缺损幅度进行等级描述分析;对可能影响新骨矿化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肢体延长数据库,对横形、S形和双段横形截骨方式之间的平均矿化指数、对单用外支架、截骨同时置入髓内钉和延长结束后置入髓内钉三种不同固定方式之间的平均矿化和外架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不同延长幅度的踝关节屈曲挛缩的发生率进行有序列联表分析,并通过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别。在骨缺损数据库,对股骨、胫骨、桡骨和尺骨四个不同部位的骨缺损长度和合并的肢体短缩长度,不同骨缺损部位的Catagni分型以及针道感染发生率进行列联分析,并通过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别。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年(1-4)。小腿延长的平均长度为8.15±2.05cm (2.5-21.1)。平均矿化指数73.89±12.06d/cm(35-95.6)。S形截骨的矿化指数显著低于横形和双段横形截骨;内外结合组的外架指数显著低于单用外架组;拆除外架后置入髓内钉的矿化指数显著低于截骨同时置入髓内钉组和单用外架组。2例踝关节屈曲挛缩obstacles(2/520,0.38%)。术后平均随访2年(1-3)。平均骨缺损长度7.02±2.22cm(3-18),平均肢体短缩2.42±1.50cm(1-5)。所有患者都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3±2.52月(7-23)。69例感染性骨不连彻底清创后感染控制良好,术后随访均无复发。Catagni B3型合并肢体短缩的18例患者,15例获得纠正,3例分别残留肢体短缩1cm,0.5cm,1.5cm。结论1.小腿同步动态弹性延长器能够有效预防小腿延长过程中踝关节屈曲挛缩的发生。2.髓内钉可为新骨提供力学支撑,同时能显著减少外架佩戴的时间。髓内钉后置能显著缩短矿化时间。3.S形截骨有利于新骨的再生和矿化。4.骨段延长和短缩加压结合牵张是治疗各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并可同期矫正肢体短缩和各种复杂畸形。5.骨节段延长结合感染性骨缺损病灶清除可有效控制的感染,术后不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