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尤为引人注目。2012年,我国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货物出口额的11.2%,居世界第一。从已有的经济发展事实和经验,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的出口带动经济策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看,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促进国家实现经济起飞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我们的研究表明,出口活动对本土企业生产率有提升作用,但这种提升作用存在时间限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出口强度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 本文基于我国大样本微观企业数据,依次深入研究以下三个问题: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优势,出口生产率优势来源以及出口强度、吸收能力对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影响。实证表明:我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静态优势,优势幅度随吸收能力增强而增加,但随着出口强度增加,呈先增大再减小的倒 U型关系。通过对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的检验,我们发现中国出口企业存在自选择效应,但低生产率、高出口强度的出口企业并不存在自选择效应;短期内持续出口企业的学习效应为负,但企业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能快速扭转为正。通过在模型中纳入吸收能力,我们发现企业吸收能力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使得倒 U型的顶点提前到来,即出口强度相同的企业,吸收能力水平高的企业对应于较高的生产率。 基于结论,我国应大力推动出口强度高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转型升级,鼓励资本密集型企业适度出口,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结构,并倡导企业积极提升自身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