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与鳙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形态、生长和遗传分析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经济鱼类,养殖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的前列。近年来,由于近亲繁殖、各水系种质混杂、水域环境破坏等影响,草鱼种质资源退化严重,在养殖过程极易感染各种病害。因此改良种质和培育新品种是保护和利用草鱼种质资源,实现草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远缘杂交作为育种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水产动物育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鳙疾病少,生长速度快,是草鱼杂交的理想对象。为了探索草鱼杂交育种的途径,本研究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获得了草鱼与鳙的正反杂交子代,对杂交子代与亲本之间的形态差异、一龄阶段的生长特点以及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草鱼和鳙及草鱼♀×鳙♂的形态差异分析将草鱼、鳙二二人工繁殖,获得了草鱼、鳙、草鱼♀×鳙♂3个F1组合。运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这3个组合一龄阶段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背鳍棘数、臀鳍棘数、胸鳍棘数、腹鳍棘数在3个F1组合中都一致,对其它可数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草鱼与草鱼♀×鳙♂在背鳍条数、臀鳍条数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它们与鳙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草鱼、鳙、草鱼♀×鳙♂在胸鳍条数、腹鳍条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上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对3个子代组合的可量性状与框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草鱼♀×鳙♂在形态上较接近于母本草鱼。2.草鱼与鳙及草鱼♀×鳙♂子代一龄阶段的生长比较分析在池塘网箱内,通过先单养再混养两种养殖模式来探讨草鱼、鳙及草鱼♀×鳙♂一龄阶段生长对比的情况。经过120日的精心培育,结果显示:3种水花在网箱单养到40日龄时,草鱼♀×鳙♂组合与鳙在体长、体重及平均个体日增重上的差异不明显(P<0.05),但与草鱼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个体日增重大小依次为草鱼♀×鳙♂>鳙>草鱼;在120日龄时,对网箱内混合饲养的草鱼、鳙、草鱼♀×鳙♂的体长、体重数据分析发现,3个子代组合在体长、体重、平均个体日增重、绝对增重率上差异极显著(P<0.01),与草鱼及草鱼♀×鳙♂相比鳙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草鱼也明显优于草鱼♀×鳙♂。试验表明:一龄阶段,在池塘网箱单养的条件下,草鱼♀×鳙♂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在混养模式中草鱼♀×鳙♂在生长性能上不具有杂种优势。3.草鱼、鳙及杂交子代的分子鉴定利用草鱼和鳙进行亚科间杂交,获得了正反杂交组合:草鱼♀×鳙♂,鳙♀×草鱼♂。从下载的鳙微卫星引物与自行开发的草鱼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6对引物,其中鳙引物10对,草鱼引物16对。用以上引物对168尾鳙亲本、8尾草鱼亲本及92个子代样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有1对草鱼引物(ci06)在鳙亲本中无扩增,3对鳙引物(hljy1516,hljy2324,hljy3536)在草鱼亲本及雌核发育个体中无扩增,其余22对引物在亲本与子代样本中均能进行有效扩增。检测到种间特异性位点13个,通过统计位点条带发现,结合hljy1516与Ci06等位点,能有效鉴别出草鱼、鳙、杂交子代及子代中的雌核发育个体。同时测定亲本与杂交子代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将测序结果的序列进行比对,通过对比序列的差异来判定杂交子代的母本来源。采用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控制区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可以有效鉴定出草鱼、鳙、正反杂交子代及雌核发育个体。
其他文献
《九点半》是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2008年底开播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至今才一岁有余。栏目主持人钟山,每晚九点半直播,栏目时长60分钟。栏目初创阶段无论影响力还是收视率
黄曲霉毒素(AFB1)是当前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之一,其中以AFB1的毒性最强。水产饲料中使用植物成分以及加工或贮存过程控制不当就会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本文系统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近年来,斑节对虾亲虾养殖突破了不能人工调控成熟的瓶颈,获得以生态调控和营养调控为基础的全人工亲虾培育技术的